苦草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有匍匐茎。生于溪沟、河流等环境之中。又叫做蓼萍草,扁草。叶片细长,边缘无锯齿呈翠绿色,无叶柄,叶脉1-3条。在水下生长,根据水位调整生长高度,不长出水面,又特别耐寒,四季常绿,净化水质能力强,是水生态修复工程常用的水生植物品种。苦草根据生长高度分分大苦草和矮生苦草。大苦草也叫刺苦草,高度可达到1米,适合水位较深的水域种植。可手工种植也可包好泥团抛洒种植。矮生苦草,高度一般15-40厘米,根茎发达,繁殖力强,适合浅水区域种植。

苦草在苗期比较娇小,生长较慢,为促进分蘖,控制营养生长,前期水位一般保持在30cm以内。5月 下旬至6月旬进入快速生长期,7朋份在水底覆盖面可达95%以上。这时水位可加至70-100cm左右。7 月中旬,根据水域肥瘦情况酌情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10kg或三元素复合肥2kg;若淤 泥较厚,水质较肥,则不必施肥,防止生长过旺。8月上中旬开始,苦草陆续开花,白色的花粉大量 漂浮水面,完成受精后,雌花花柄卷曲成螺旋状,将果实收缩沉入水中。

10月份,果实开始进入成熟期,花柄逐渐衰老、腐败,果实陆续漂浮于水面。通常前期浮在水面的 果实内所含的种籽数量较少,种籽质量较差;因此,应把11月5日前漂在水面的果实捞出丢弃;11月 5日以后漂浮到水面的果实质量较好,但果实内部分种生理上并未完全发育成熟,需漂浮于水面进一 步发育,至12月中下旬方可捞出晒干。12月底收获完毕。池中剩余的果实也不宜留作种用。草种单 产一般为10kg/667平方米左右。

沉水草本。具匍匐茎,径约2毫米,白色,光滑或稍粗糙,先端芽浅黄色。叶基生,线形或带形,长20-200厘米,宽0.5-2厘米,绿色或略带紫红色,常具棕色条纹和斑点,先端圆钝,边缘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细;无叶柄;叶脉5-9条,萼片3片,大小不等,成舟形浮于水上,中间一片较小,中肋部龙骨状,向上伸似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