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二氧化碳运输车,二氧化碳罐车,二氧化碳槽车,co2罐车
河北驹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半罐车、水泥搅拌车、油罐、铝合金罐、碱罐、不锈钢罐车、自卸车、散装水泥罐车、箱式车辆运输半挂车、的平板半挂车、粮食散装运输车(漏斗式)等。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在生活实践中就感知到了二氧化碳的存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看成是一种杀生而不留痕迹的凶神妖怪而非一种物质。[7]
公元三世纪,中国西晋时期的张华(232年—300年)在所著的《博物志》一书记载了一种在烧白石(CaCO3)作白灰(CaO)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便是如今工业上用作生产二氧化碳的石灰窑气。[7]
十七世纪初,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Jan Baptista van Helmont,1580年—1644年)发现木炭燃烧之后除了产生灰烬外还产生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被他称为“森林之精”的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助燃的气体,确认了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还发现烛火在该气体中会自然熄灭,这是二氧化碳惰性性质的第一次发现。在海尔蒙特之后不久,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霍夫曼(Friedrich Hoffmann,1660年—1742年)对被他称为“矿精(spiritus mineralis)”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研究,首次推断出二氧化碳水溶液具有弱酸性。[7]
1756年,英国化学家约瑟夫·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年—1799年)第一个用定量方法研究了被他称为“固定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在此后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作“固定空气”。[8]
1766年,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年—1810年)成功地用汞槽法收集到“固定空气”,并用物理方法测定了其比重及溶解度,还证明了它和动物呼出的和木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相同。[9]
1772年,法国科学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1794年)等用大火镜聚光加热放在汞槽上玻罩中的钻石,发现它会燃烧,而其产物即“固定空气”。同年,科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Joseph Priestley,1733年—1804年)研究发酵气体时发现:压力有利于被称为“固定空气”的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温度增高则不利于其溶解。这一发现使得二氧化碳能被应用于人工制造碳酸水(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