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b63-3 C34700铜合金板铜带 铜棒
GB-CuSn12 GB-CuSn12Ni GB-CuSn12Pb
GB-CuSn14 GB-CuSn2ZnPb GB-CuSn5ZnPb
GB-CuSn6ZnNi GB-CuSn7Pb6Zn3 GB-CuSn7ZnPb
GB-CuZn15Si4 GB-CuZn25Al5 GB-CuZn33Pb
GB-CuZn33Pb2 GB-CuZn34Al2 GB-CuZn35Al1
GB-CuZn35AlFeMn GB-CuZn37Al1 GB-CuZn37Pb
GB-CuZn38Al GB-CuZn39Pb GB-CuZn40Fe
(3) 锰黄铜内众多弥散分布的软基体相和硬质点易于驻留液态介质,起到一定的减磨作用。硬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合金的摩擦性能。
(4) 锆微合金化锰黄铜力学性能提高有以下两点原因:
①锆的加入细化了合金组织,具有较大的弥散强化作用;
②晶粒细化、晶界增多,并且合金在凝固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位错,从而产生很大的形变强化效果
普通黄铜是铜锌二元合金,其含锌量变化范围较大,因此其室温组织也有很大不同。根据Cu-Zn二元状态图,黄铜的室温组织有三种:含锌量在35%以下的黄铜,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由单相的α固溶体组成,称为α黄铜;含锌量在36%~46%范围内的黄铜,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由(α+β)两相组成,称为(α+β)黄铜(两相黄铜);含锌量超过46%~50%的黄铜,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仅由β相组成,称为β黄铜。
压力加工性能
α单相黄铜(从H96至H65)具有良好的塑性,能承受冷热加工,但α单相黄铜在锻造等热加工时易出现中温脆性,其具体温度范围随含Zn量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在200~700℃之间。因此,热加工时温度应高于700℃。单相α黄铜中温脆性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Cu-Zn合金系α相区内存在着Cu3Zn和Cu9Zn两个有序化合物,在中低温加热时发生有序转变,使合金变脆;另外,合金中存在微量的铅、铋有害杂质与铜形成低熔点共晶薄膜分布在晶界上,热加工时产生晶间破裂。实践表明,加入微量的铈可以有效地消除中温脆性。
两相黄铜(从H63至H59),合金组织中除了具有塑性良好的α相外,还出现了由电子化合物CuZn为基的β固溶体。β相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塑性,而低温下的β′相(有序固溶体)性质硬脆。故(α+β)黄铜应在热态下进行锻造。含锌量大于46%~50%的β黄铜因性能硬脆,不能进行压力加工。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