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能特点
混凝土钢筋阻锈剂是一种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延缓或阻止钢筋腐蚀的外加剂,其核心性能包括:
腐蚀抑制能力
通过形成保护膜(如迁移型阻锈剂)或改变电化学反应(如阳极型阻锈剂),阻断氯离子、氧气和水与钢筋的接触,延缓锈蚀。
掺入型阻锈剂(如亚硝酸钙)直接掺入混凝土中,从内部保护钢筋;迁移型阻锈剂(如有机胺类)可渗透至已硬化的混凝土内部。
耐久性提升
降低混凝土孔隙率,减少有害介质渗透,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部分阻锈剂(如复合型)兼具减水、密实功能,可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
环保性
现代阻锈剂趋向无毒性(如无亚硝酸盐配方),符合环保要求,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适应性
适用于不同腐蚀环境(氯盐、碳化、杂散电流等),可根据工程需求选择阳极型、阴极型或复合型阻锈剂。
二、应用范围
钢筋阻锈剂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严酷腐蚀环境
海洋工程(码头、跨海大桥)、盐渍土地区、化工厂周边等氯离子富集区域。
冬季使用除冰盐的路桥、隧道等易受冻融和盐害侵蚀的结构。
新建与修复工程
新建工程:掺入型阻锈剂直接加入混凝土搅拌,适用于高层建筑、地下车库等。
修复工程:迁移型阻锈剂喷涂于旧混凝土表面,修复已出现锈胀裂缝的结构(如桥梁墩柱、水坝)。
特殊结构
核电设施、水利工程等对耐久性要求极高的项目。
三、使用方法
掺入型阻锈剂
掺量:通常为胶凝材料质量的2%~5%,需根据厂家建议和试验确定。
混合:与水泥、骨料等一同加入搅拌机,确保均匀分散,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施工注意:需控制混凝土水胶比,避免因阻锈剂引入过多气泡影响强度。
迁移型阻锈剂
表面处理:清洁混凝土表面,去除油污、浮浆,必要时打磨至露出毛细孔。
喷涂/涂刷:按厂家推荐用量(通常0.2~0.5kg/m²)均匀喷涂,间隔24小时重复1~2次。
养护:施工后保持表面湿润48小时,促进阻锈成分向钢筋迁移。
通用要求
相容性测试:与其他外加剂(如减水剂)联用时需进行相容性试验。
环境条件:施工温度宜在5℃~35℃,避免雨雪、大风天气作业。
四、注意事项
配合比设计:阻锈剂可能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需调整配合比并试配验证。
长期监测:建议定期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钢筋电位,评估防护效果。
规范依据:严格遵循《GB/T 31296-2014》或《ASTM C1582》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