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不锈钢的必备条件:
对不锈钢部件或设备用材的合理选择应必备下述条件和学科知识。
(1)服役条件
不锈钢部件或设备的服役条件包括腐蚀介质成分、温度、压力、受力状态、预期寿命等,是选择适用不锈钢的先决条件。充分了解部件的使用条件,是合理选择不锈钢必备的首要条件。
(2)深入了解不锈钢性能和相关数据
应根据部件或设备的工作条件选择不锈钢材料,选材者应对各类不锈钢性能、限制其使用的环境因素,易于购得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方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2205不锈钢角钢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以及良好的整体和局部的抗应力腐蚀能力。
(3)工程实践经验
同类服役条件下,不锈钢材料实际使用经验是合理选材的重要依据,应特别予以重视。
(4)模拟试验数据
在许多腐蚀环境下,在没有实际使用经验的条件下,实验室模拟试验数据或现场挂片数据往往是合理选用不锈钢材料的关键数据。

沉淀硬化不锈钢(也有称析出强化不锈钢)常用于核电宇航等工业,主要特点是一类具有超高强度的不锈钢。一般按其组织形态可分为三类
: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半奥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奥氏体不锈钢,也有的书把一类归到马氏体不锈钢,第二类、第三类归到奥氏体不锈钢。
马氏体时效不锈钢是固溶处理后,冷至室温时总是以马氏体组织存在,由固溶态再进行时效处理产生析了相而强化。也有资料把这类钢分为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和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固溶态下,前者在马氏体基体中含少量的铁素体(10%左右)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后者为马氏体基体中只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后者的韧性相对较高。沉淀硬化半奥氏体不锈钢是固溶热处理后,冷至室温时,以奥氏体组织存在,而且含有5%~20铁素体组织,但奥氏体组织不是十分稳定,通过一系列热冷处理或机械变形处理后,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再通过时效而强化。2205不锈钢扁钢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以及良好的整体和局部的抗应力腐蚀能力。
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其组织为稳定奥氏体组织,热处理是不能改变组织,为此,只能通过加入析出强化元素,通过时效处理而强化。沉淀硬化不锈钢力学性能除对化学成分敏感外,对热处理制度也很敏感,因而在实际生产中这类钢必须严格按照热处理工艺规程操作。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如下几种。
均匀化处理,一般指铸、锻件,在1150OC左右进行加热,促使合金元素和组织均匀化。
高温固溶处理:通常在10000C以上析出相分解,使钢进行再结晶软化。
调整处理:处理温度为760~10000C,调整钢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控制马氏体的相变温度。
时效处理:处理温度为460~6200C。处理温度与时间对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较大,若希望获得较好的韧性,可采用较高的时效温度处理。
冰变冷却处理:在一定时间内却到某一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处理,以确定下一步进行强化或时效处理。

不锈钢管电解抛光处理应该注意些问题呢?
在电化学抛光时,因为电流密度较高,给电流较大,因而 不锈钢管在进出抛光槽时,要先堵截电源,不可带电挂或摘夹具,以防止发作电火花,引起电解发作,并会使集合在槽面上的氢气和氧气混合气发作爆炸。
如果电解拋光时阳极电流密度为20毫安,时刻4小时,用东西金相显微镜观测, 不锈钢管的螺纹内径的金属抛除量为每分钟约0.001mm,螺纹外径的金属拋除量为0.002mm,齿形根本无变化,仅齿的顶部略有抛钝。阳极电流密度添加,其金属抛除量成份额增大。关于精密尺度的 不锈钢管的尺度应考虑电化学抛光后金属抛除量。
电焊或热处理后零件的电化学抛光,凡电焊或热处理后的 不锈钢管在电化学抛光时按两次进行,一次进槽抛光3到5分钟取出,将已疏松了的焊渣和热处理氧化皮用金属丝刷将它刷掉,或用小锤敲掉,再第2次进槽冉抛光3到5分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电化学拋光后的 不锈钢管,如果不再进行后续加工,如电镀、上色等其他工序,要进行钝化和中和。中和的效果是充沛地消除在电化学拋光和钝化后外表所吸附的酸性物质。中和一般是在碳酸钠钠30g/L的溶液中进行。通过电化学拋光后的 不锈钢管外表有一层均匀的钝化膜,可不需求再进行钝化处理。 不锈钢管电化学抛光后,通过40℃的温水清洗,再冷水清洗,中和并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吹干,才干够有用地防止残留酸液腐蚀拋光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