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鸿信检测具备全流程、多手段的失效分析能力:覆盖从被动元器件(电阻、电容)到主动元器件(IC芯片)的各类电子元件,通过标准化五步流程(信息收集→方案设计→试验实施→分析验证→报告总结),结合11种核心设备(如X-ray、SEM、超声波扫描仪、FIB等)和10种专业手法(外观检查、切片研磨、OBIRCH热点定位等),实现从无损检测到破坏性分析的准确诊断。
电子元器件失效定义:
由于内部或外部环境因素,产品的电学特性(如导电性)或物理、化学性能(如结构完整性)降低到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状态。
电子元器件失效的影响因素(四大类):
1.材料、设计、工艺:
内部因素:原材料质量问题(如杂质)、设计缺陷(如布线错误)、工艺瑕疵(如焊接不牢)。
2.环境应力:
外部因素:包括多种应力类型:
过电(电气过载,如电压过高)。
温度(热应力,如高温老化)。
湿度(湿气侵蚀,如腐蚀)。
机械应力(物理冲击,如振动或跌落)。
静电(ESD或EOS破坏)。
重复应力(疲劳损伤,如反复开关)。
3.时间:
长期使用导致的老化或性能衰减(如材料退化)。
4.其他隐含因素:
供应链风险(如案例V中现货商供应问题)。
操作不当(如工厂防静电不足)。
整体意义:失效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需从源头(制造商工艺)和环境控制入手预防。
失效分析流程
信息和数据收集:填写失效分析申请表,内容包括客户信息、样品信息、失效现象等,样品数量、不良比率等关键信息需准确填写。
试验方案设计:根据需求选择检测项目,如外观检测、电性量测、X - ray 等。
试验实施:按方案进行外观拍照、无损检测、破坏性测试等操作。
结果分析和验证:分析各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前后关联性,进行失效验证,如 ESD/EOS 模拟、可靠性验证。
结果总结和报告整理:整理报告,包含委托方信息、样品描述、检测结果等。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常用手法及设备
检测项目 | 目的 | 设备 / 工具 |
外观检测 | 检查零件本体损伤、丝印核对 | 3D 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电子扫描电镜 |
电性量测 | 确认零件参数是否正常 | 万用表、示波器、特性曲线仪 |
X
- ray | 分析内部结构,如裂痕、断线 | X
- ray 检测仪、CT |
超声波扫描 | 检测内部结构缺陷,如分层、空洞 | 超声波扫描仪 |
切片研磨 | 观察样品截面组织结构 | 研磨抛光机 |
开封检测 | 检查 IC 内部芯片、打线异常 | 化学自动开封机、激光开封机 |
OBIRCH | 定位芯片热点、分析电阻异常 | OBIRCH 设备 |
EMMI | 检测半导体器件缺陷发出的光子 | 微光显微镜 |
Delayer | 逐层去除芯片结构,检视缺陷 | 离子蚀刻、化学药液蚀刻等设备 |
FIB | 观测芯片截面结构与材质 | 聚焦离子束设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