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岛津LC-2030plus高效液相色谱仪闲置转让 白酒成分检测仪
德行二手设备供销部长期出售卧式蒸发器,薄膜蒸发器,三效降膜蒸发器,刮板式蒸发器,磁力搅拌罐,单层搅拌罐,电加热搅拌罐,带式干燥机,空心桨叶干燥机,滚筒干燥机,管束干燥机,真空冷冻干燥机,沸腾干燥机,卧式沸腾干燥机,污泥干燥机,真空干燥机,隔膜压滤机,带式干燥机,厢式压滤机,自动压滤机,不锈钢压滤机,隔膜自动压滤机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作为化学分析领域的 “准确猎手”,凭借其高分离效率、高灵敏度和广泛适用性,成为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是获得可靠实验数据的前提。本文将系统讲解 HPLC 的操作流程与关键技术要点,帮助操作者实现从样品到结果的准确转化。

仪器构成与工作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核心系统由溶剂输送单元(输液泵)、进样单元、分离单元(色谱柱)、检测单元(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五部分构成。其工作原理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当样品随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时,不同组分因与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而实现分离,通过检测器转化为电信号,经数据系统处理形成色谱图。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流动相的配制与处理是实验成功的基础。需根据实验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乙腈、水等),使用色谱纯试剂以避免杂质干扰。配制时需准确称量或移取,混合后用 0.45μm 滤膜(有机相用尼龙膜,水相用混合纤维素酯膜)真空抽滤,去除微粒杂质,随后进行超声脱气 20-30 分钟,消除气泡对泵和检测的影响。

仪器检查同样关键。开机前需确认色谱柱与实验要求匹配(如反相 C18 柱适用于多数有机化合物),连接管路紧密,废液桶清空。检查检测器氘灯能量(紫外检测器),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通常 > 600)。
开机与系统平衡
打开计算机与色谱工作站,依次启动输液泵、检测器等模块,等待仪器自检完成。设置流动相比例、流速(通常 1.0mL/min)、柱温(常设 30℃)和检测波长
将流动相瓶置于泵的溶剂入口,开启泵,让流动相按设定流速流经系统。系统平衡需持续至基线稳定(基线漂移 < 0.01mAU/min,噪声 < 0.005mAU),反相色谱柱通常需 30-60 分钟,正相柱则需更长时间。平衡期间可观察压力波动,正常范围一般为 5-20MPa,若压力骤升可能是管路堵塞,需立即停机检查。

样品处理与进样
样品需经预处理去除干扰物,固体样品用合适溶剂溶解,液体样品可直接稀释,必要时通过 0.22μm 滤膜过滤或离心(12000rpm,10 分钟)。制备的样品溶液应清澈透明,浓度控制在检测器线性范围内(如 0.1-10μg/mL)。
手动进样时,使用专用进样针(如 20μL)抽取过量样品(约 3 倍进样量),排出气泡后,将针芯推至定量环刻度线(如 10μL),插入进样阀并顺时针旋转至 “进样” 位,同时按下工作站采集按钮,完成进样后保持 10 秒再复位,确保样品完全进入系统。自动进样器则需提前编辑样品序列,包括进样量、位置等参数,加载样品瓶时注意避免样品溢出。
数据采集与分析
样品运行期间,实时监控色谱图,观察峰形对称(拖尾因子应在 0.9-1.1 之间)、分离度达标(相邻峰分离度 > 1.5)。若出现峰重叠,可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如增加有机相比例缩短保留时间)或改变柱温优化分离效果。
运行结束后,使用色谱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积分时设置合适的斜率灵敏度和小峰面积,确保目标峰积分准确;计算保留时间、峰面积等参数,通过外标法或内标法计算样品浓度(外标法需配制 3-5 个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关机与维护
实验结束后,先将流动相切换为过渡溶剂,冲洗系统 10 分钟,再用纯有机溶剂(如甲醇)冲洗 30 分钟,保护色谱柱(反相柱需保存在甲醇中)。关闭泵和检测器,关闭工作站和计算机。
日常维护不可忽视:每周用纯冲洗单向阀,防止盐结晶;每月更换进样阀转子密封垫;长期不用时需定期开机运行,避免管路堵塞。色谱柱应避免剧烈碰撞,存放于室温干燥处。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若出现无峰或峰面积过小,可能是样品未进入系统(检查进样阀)或检测器故障(重新校准波长);峰形拖尾多因柱污染,可通过柱冲洗解决;基线波动大可能是流动相含气泡,需重新脱气或更换溶剂。遇到压力异常时,逐步排查管路、滤头、色谱柱等部位,逐一排除故障。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需兼顾准确性与规范性,从流动相制备到仪器维护,每一步都影响实验结果。通过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定期维护仪器,不仅能提高分析效率,更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科研与检测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