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湿热试验
优尔鸿信检测可靠性实验室有步入式温湿度箱、高温变率柜、温度冲击柜等设备,可做冷热冲击、气体腐蚀等试验,参数覆盖范围宽;机械测试含三综合振动、按键寿命、包装抗压等,测试能力覆盖全,设备性能先进。用于验证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行业产品可靠性。
交变湿热试验概述
交变湿热试验是一种模拟高低温交变湿热环境的可靠性测试方法,适用于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及其它产品、零部件及材料。与恒定湿热试验不同,交变湿热通过循环变化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更真实地再现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环境,特别适用于使用环境恶劣复杂的核心设备。
测试原理与特点
交变湿热试验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温度循环引起的凝露和干燥的交替过程,使进入样品内部的水汽产生呼吸作用,从而加速腐蚀过程。在高温高湿阶段,水分通过吸附、吸收和渗透等机制进入材料内部;而在降温过程中,内部水汽因呼吸作用被排出,这种反复的吸入和排出会导致材料疲劳和性能退化。
测试过程中,当样品表面温度低于试验箱内空气露点时,就会产生凝露现象。凝露会使水蒸气转变成液态水,对产品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而吸附现象则是指水分子在温度比露点高的表面粘附的过程。这些物理效应的综合作用,使交变湿热成为一项极为严酷的环境可靠性测试。
测试条件与标准
交变湿热试验的测试条件通常包括温度循环范围和湿度变化规律。常见的测试等级分为两种:一个是(25~40)℃,一个(25~55)℃,通常至少进行2个周期(每个周期为24小时)交变湿热循环试验。
交变湿热测试的主要参考标准:
GB/T 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IEC 60068-2-30(环境试验 第2-30部分)。
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温度变化速率、湿度控制要求、循环次数和测试持续时间等参数。
应用领域
道路交通类(道路车辆电子电气设备、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与装置、汽车零部件等);
计算机类(电脑、显示屏、主机、电脑元器件、医用设备等精密仪器);
电子通信类(手机、射频器、电子通信元器件等,PCB、PCBA);
电器类(家电、灯具、变电器等各类家电电器设备、仪器仪表、医用器械)。
测试流程
交变湿热测试的典型流程包括预处理、初始检测、测试执行、恢复和最后检测等阶段。预处理旨在消除样品先前经历的环境影响;初始检测记录样品的基线性能;测试执行阶段按照设定的温湿度曲线进行循环;恢复阶段让样品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稳定;最后检测则评估测试对样品的影响。
测试周期通常为24小时一个循环,包括升温、高温高湿、降温和低温高湿等阶段。整个测试可能持续10、21或56个循环,取决于产品的预期使用环境和可靠性要求。
失效模式与评估
交变湿热测试可能引发的失效模式多种多样,包括金属部件腐蚀、绝缘性能下降、材料膨胀开裂、电子元件短路等。测试评估主要关注电气性能变化、机械性能退化、材料特性改变和功能异常等方面。
测试后的分析可以识别产品的薄弱环节,如密封不良导致的湿气侵入、材料不匹配引起的开裂、防护涂层不足导致的腐蚀等。这些信息为产品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了宝贵的反馈。
交变湿热试验是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可靠性验证方法,能够有效暴露产品在潮湿环境下的潜在缺陷。选择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测试,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的环境适应性,确保在全球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