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 更多图片欣赏【单位】套
【包装】精致礼品袋
【规格】280*200*20mm 传世之宝为一精装邮票册,图文并茂。内有彩陶邮票一套四枚、汝窑瓷器邮票一套四枚、钧窑瓷器一套四枚、青瓷一套四枚、紫沙陶一套四枚、景得镇瓷器一套六枚、天津民间彩塑一套四枚。
特色:邮票位中贴有透明胶片,插装成套的邮票真品实物、便于欣赏、宜于收藏、可以保值、升值。配有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详尽诠释邮票中的文物艺术品。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监制发行,限量发行3000套。价值: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技价值的遗物、遗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文物也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民族文化,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我们精心推出了这套传世之宝精品陶瓷邮票册中国陶瓷文化简介:在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我国古代的制陶业有辉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有许多已不仅仅是生活日用品,而具有明显的艺术倾向,成为陶制艺术品,如代表制陶业突出成就的彩陶和陶塑。自殷商时代早期起,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最早出现的瓷是青瓷,东汉时期,浙江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这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瓷器业的成熟。原始青瓷不同于陶之处,在于原始青瓷比陶器质地坚硬耐用,且器表施釉,敲击声清脆悦耳。在南北朝时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现,白瓷的成功烧造,是我国瓷器史上新的里程碑。至隋唐时期,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贸易空前繁荣,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越窑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轻薄致密,釉层晶莹细润。唐代邢窑白瓷为所谓“北白”的代表,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坚实、致密,叩之发出金石之声。到唐朝中晚期,出现了以长沙窑为代表的彩瓷,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比较简单的抗衡,从唐末五代开始,我国瓷器史上开始出现了名窑林立的局面。
宋朝时期,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可以概括为“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六大窑系”是指北方的定窑系、钧窑袭、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五大名窑”即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两宋时期官窑制度基本确立,官窑的瓷器形成了不同于民窑器物的艺术风格。到明清时期,各类陶瓷呈现灿烂辉煌的景象,各种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兴盛起来:五彩、斗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珐琅彩、粉彩等等,明清彩瓷集陶瓷艺术之大成,极富艺术魅力。颜色釉瓷的烧造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单色釉品种不断创新:霁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等等。制瓷技术也有新的突破,瓷器的质量与数量由此迅猛提高。明清时期的制瓷业,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顶峰,对今日我国瓷业有着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