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设应根据烟雾能方便进入光束区为 原则,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光路半 径0.2m内应无遮挡物或干扰源。探 测器宜布设在窗户或吊灯等0.5m以 上的位置,可以防止光线的干扰,灰 尘、雨水损坏探测器。探测器在南北 布设时接收器宜布设在南侧。遇有斜 顶、斜墙等不规则建筑,探测器的调 试角度很大,可随建筑棚顶、墙面的 走向布设。选择的位置应牢固,防止 位移。 探测器不宜安装在下列场所: Ø 天顶高度超过30m的场所; Ø 空间高度小于1.5m的场所; Ø 存在大量灰尘、干粉或水蒸气的场所; Ø 平时环境比较洁净,但特殊情况下会有大量扬尘的场所; Ø 探测器安装墙壁或固定物受周围机械振动干扰较大的场所; Ø 探测器光路径向半径距离0.2m范围内有固定或移动物体的场所; 四、技术参数 探测器(防爆型)组装图 探测器(普通型)组装图 发射器:适用于所有接收器 项目 | 规格 | 型号 | JTY-HF-C33(Ⅰ普通型/Ⅱ激光型) | 发射距离、连接 | 大于150m | 红线接:24 V、黑线接:0 V | 工作电压、电流 | DC
18V~35V/10mA~15mA 绿灯:微亮工作正常,不亮或高亮工作异常 | 使用温度、湿度 | -35℃~65℃ | RH 0%~95% | 重量、光轴调整 | 发射器:0.2kg | 左右:±18°、上下:+18~-75° |
接收器:1x(电流信号输出型接口方式) 项目 | 规格 | 型号 | JTY-HF-C33(接收器) | 监视距离、灵敏度 | 1m~100m | 4.3dB 62% | 工作电压、电流 | DC
18V~35V | 35mA | 指示灯 | 红色灯:预火警、火警 | 黄色灯:遮挡预故障、故障 | 使用温度、湿度 | -35℃~65℃ | RH 0%~95% | 接收器连接 | P红线:24 V(+)、S黄线:信号输出、G黑线:24 V(-) | 信号输出值 | 故障:0mA、 正常:5mA、 火警:20mA | 重量、光轴调整 | 发射器:0.3kg | 左右:±18°、上下:+18~-75° |
接收器:2x(继电器触点信号输出型接口方式) 项目 | 规格 | 型号 | JTY-HF-C33(接收器) | 监视距离、灵敏度 | 1m~100m | 4.3dB 62% | 工作电压、电流 | DC
18V~35V | 30mA | 指示灯 | 红色灯:预火警、火警 | 黄色灯:遮挡预故障、故障 | 使用温度、湿度 | -35℃~55℃ | RH 0%~95% | 接收器连接 | P红线:24 V、G黑线:0 V、黄线:2根、兰线:2根 | 信号输出值 | 故障:兰线断开 正常:兰线闭合 火警:黄线、兰线闭合 | 重量、光轴调整 | 发射器:0.3kg | 左右:±18°、上下:+18~-75° |
接收器:3x(电压信号输出型接口方式) 项目 | 规格 | 型号 | JTY-HF-C33(接收器) | 监视距离、灵敏度 | 1m~100m | 4.3dB 62% | 工作电压、电流 | DC
18V~35V | 30mA | 指示灯 | 红色灯:预火警、火警 | 黄色灯:遮挡预故障、故障 | 使用温度、湿度 | -35℃~55℃ | RH 0%~95% | 接收器连接 | P红线:24 V(+)、S黄线:信号输出、G黑线:24 V(-) | 信号输出值 | 故障:(高阻)、 正常:5V、 火警:20V | 重量、光轴调整 | 发射器:0.3kg | 左右:±18°、上下:+18~-75° |
本产品出厂时已标定报警灵敏度,现场调试完毕即达到报警要求。当有火情时,探测器始终报火警。当火情撤销后,探测器延时1分钟自动复位或接收器重新上电复位火警。 探测器(防爆型)组装图 探测器(普通型)组装图 五、安装、调试 1. 防爆探测器外观示意图: 探测器安装图 ←反装支架图 吊装支架图→ 其它安装方示图 2. 普通探测器外观示意图: 安装效果图 实体效果图 3. 安装 1) 安装打孔 | | 使用φ8钻头,打深度为45mm的孔。放入φ8×40的膨胀螺栓,用改锥将膨胀螺顶到底后,安装支架螺丝拧紧。 | |
探测器(防爆型)组装图 探测器(普通型)组装图 2) 安装探测器 首先安装发射器,然后测量接收器安装位置后,再安装接收器。 a) 固定支撑架:按图所示安装孔尺寸在墙上安装膨胀螺栓,使支撑架与墙 壁贴紧安装。 b) 护套管使用长度小于1米的φ16金属软管,并与支架用扎线固定。 c) 按技术参数中所示的接线示意图与报警输入模块连接。 4. 连线 发射器连线:现场连线时,直接连到24V电源供电,正负极颠倒也可正常工作。外引线长度0.6米, 护套管使用长度小于1米的φ16金属软管,并与发射器支架用扎线固定。 接收器连线:现场连线时,红色线连到模块24V电源输出,也可以直接连到24V电源线,黑色线连到0V电源线。外引线长度0.6米, 护套管使用长度小于1米的φ16金属软管,并与接收器支架用扎线固定。 电源线应选用截面积大于1.0mm2 的双铰阻燃铜芯线,信号线应选用截面积大于0.5mm2 的RV电缆线,探测器与报警编码模块的距离不应超50m。 5. 调试 发射器:a)尽量对准接收器方向,绿灯微亮为工作正常,高亮或不亮有可能为发 射器损坏或电源供电不正常。 b)带有激光瞄准器型探测器,发射器后下方有一激光发射按键,按下按键 启动激光发射后,应将激光红点指向接收器或其安装位置。每次激光 连续发射瞄准时间不宜超过1分钟,停10秒后可再次重复1分钟以内 的发射瞄准,直至调好发射器。 步骤一. 接收器通电后声光自检,5秒完毕进入正常工作。按接收器底壳后测的调试钮, 听到三次(每次5声)提示音后按照以下步骤调试。 步骤二. 调试时: l 当红灯亮蜂鸣器响表示光束过强__应往偏调;(偏离发射、接收轴线) l 当黄灯亮蜂鸣器响表示光束过弱__应往正调;(靠近发射、接收轴线) l 当红、黄灯全熄灭蜂鸣器不响,表示光束强度在正常范围内,调试 正确。 步骤三. 调试正确后。接收器开始20秒自动检测,同时调试人员在不遮挡光路、不晃 动探测器的情况下,将探测器后端调整螺母拧紧。待听到两声长响后表示调试 完毕。进入正常工作,此时故障信号撤销。 步骤四. 拧紧探测器调整螺母后,为防止探测器的轻微角度偏移,应再按调试钮做二次 调试。如红色或黄色灯亮蜂鸣器响说明有角度偏移,应重复调试“步骤二、三” 的操作。当红、黄灯全熄灭蜂鸣器不响,表示光束强度在正常范围内,接收器 延时20秒听到两声长响后调试完毕。 1)在一般情况下,发射器应尽量对正接收器并拧紧调整螺母,而只在接收器侧调试。调试时,左右方向应尽量对正发射器,只用上下方向来调,这样可防止接收到其它发射器的光束。调试时,应尽量调到红灯灭的一侧。 2)本产品必须现场调试后使用,出厂时已标定报警灵敏度,按照调试步骤完成调试便可达到报警要求。用标准测试片或全遮挡光路进行火警测试,达到报警时红色预警灯亮,延时6秒后输出报警信号。 3)具体调试方法可依据探测器包装内《简要调试说明》 6. 检测 探测器基本功能的状态指示: 报火警:1.用红外减光测试片检测,当达到报警值时,预火警红灯亮,6 秒后蜂鸣器响,同时输出火警信号到报警编码模块。 2.用遮挡物直接遮挡检测,首先故障黄灯亮,6秒后预火警红灯亮, 再6秒后蜂鸣器响,同时输出火警信号报警编码模块。 报故障:当发射器损坏,或接收器工作异常时,黄灯常亮,6秒输出故障信号到报警编码模块。故障排除后,探测器自动恢复正常状态,撤销故障输出信号。 六、一般性故障的查询表 红色发光管 | 黄色发光管 | 故障输出 | 故障类别 | 产生原因及解决 | | 闪亮 | 有 | 上电异常 | 内部器件损坏或内部电源有故障,重新上电或与厂家联系; | 长亮 | 闪亮 | 有 | 积尘故障 | 用面纸擦拭镜片,并从新校对发射、接收器对射角度; | 一起闪亮 | 有 | 功能查询异常 | 异常的工作跳转或强电场干扰,重新上电或与厂家联系; | 交替闪亮 | 有 | 保存的数据异常 | 强电场干扰或异常的工作跳变或器件损坏,重新上电或调试; |
七、日常维护 1. 应定期(建议每1~2个月)对探测器进行报警检查,若有故障应及时排除,保证探测器处于全天候工作状态。 2. 应定期(建议每3个月)对探测器进行镜头积尘检查,若有镜头积尘土,请使用软布沾酒精擦拭。 3. 应定期(建议每6个月)对探测器进行安装及各相互连接间的检查,若有松动及时整修,确保探测器紧密固定在墙壁或其它固定位置上。 4. 在正常维护过程中,如果清洁镜头或重新整修时,必须对探测器重新进行调试,使其的报警值在正常范围内。 5. 本探测器属于消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值班和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运行记录。 6. 值班人员应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技术功能与操作程序,严禁误操作。 7. 在正常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况时有可能误报火警: l 有遮挡物或者飞鸟等停留在探测器窗口; l 多人聚集吸烟、有水蒸气或较多的灰尘很快进入光束区域; l 打雷或剧烈震动使探测器底座松动。 依上所述,有报警发生时,安防员察看现场综合考虑,有效的处理火灾情况。如果探测器误报火警,一般在控制器复位能消除此次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