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器是一种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利用超滤器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热源和有机物,适用于以分离、浓缩、净化为目的的各种生产工艺中。广泛地用于轻纺、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电子等行业。超滤和微滤属于压力推动的膜工艺系列,就分离范围而言,它填补了反渗透、纳滤与普通过滤之间的空隙。它们是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结构对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从而实现大小分子间的分离,浓缩或净化的目的。 微滤膜的微孔直径处于0.08-10μm的范围,而膜的孔径分布则呈现宽窄不同的谱图。超滤膜的孔径是根据可截留分子量而定的,可分为6000、20000、50000、100000四种。 超滤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工艺结合使用,适用于分离、浓缩、净化为目的的各种生产工艺中。可用于电子、医药、食品等工业用纯水、超纯水制备的预处理;饮料、矿泉水、饮用水的净化除菌;酒类、醋、酱油等调料的澄清过滤。☆高精度:彻底滤除水中细菌、铁锈、胶体、大分子有机物等物质。保留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净化水的微生物和浊度等主要指标优于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 ☆长寿命:由于超滤机采用垂直交叉过滤原理,自动清洗、不易脏堵,因此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滤芯寿命为普通净水器的30—50倍。☆大通量:可同时满足直饮、美容、沐浴、食用、清洁卫生等需要。☆低成本:由于超滤机通量大,寿命长、免维护,因此每吨净化水处理成本仅一元左右,远远低于其它净化装置。超滤技术在食品、饮料、矿泉水、制药工业、医疗、生物工程、电子、化工、环保等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超滤技术是一种以筛分为分离原理、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过滤精度在0.005-0.01um范围内,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及高分子有机物等。可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离、浓缩、提纯。超滤过程无相转化、具有良好的耐温、耐酸碱和耐氧化性能。超滤膜采用不同的组建形式、膜材料及工艺设计,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水质条件及分离功能。 在超滤过程中,水深液在压力推动下,流经膜表面,小于膜孔的深剂(水)及小分子溶质透水膜,成为净化液(滤清液),比膜孔大的溶质及溶质集团被截留,随水流排出,成为深缩液。超滤过程为动态过滤,分离是在流动状态下完成的。溶质仅在膜表面有限沉积,超滤速率衰减到一定程度而趋于平衡,且通过清洗可以恢复。
过滤在常温低压下进行能耗低,不需加热,不许加药即可达到分离、浓缩、分离、纯化分级的目的。超滤装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附属设备少,易于扩容和增加组件。超滤装置操作简单,启动快,易于维护,容易控制。超滤(简称UF)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超滤膜不同孔径对液体进行分离的物理筛分过程。其分子切割量(CWCO)一般为6000到50万,孔径为100nm(纳米)。起源于是1748年,Schmidt用棉花胶膜或璐膜分滤溶液,当施加一定压力时,溶液(水)透过膜,而蛋白质、胶体等物质则被截留下来,其过滤精度远远超过滤纸,于是他提出超滤一语,1896年,Martin制出了第一张人工超滤膜,其20世纪60年代,分子量级概念的提出,是现代超滤的开始,70年代和80年代是高速发展期,90年代以后开始趋于成熟。我国在80年代末,才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 超滤同反渗透技术类似,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在从反渗透到电微滤的分离范围的谱图中,居于纳滤(NF)与微滤(MF)之间,截留分子量范围为50-500000道尔顿,相应膜孔径大小的近似值为50—1000A。 主要技术参数
出水流量T/h:0.5-30
过滤精度(以分子量记):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