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三叶
杂三叶原产于欧洲,现广泛分布于欧洲中部、北部。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苏联等国都有栽培。适宜我国华北、华中等湿润地区种植,也可在南方高海拔、雨量多的地方栽培。
杂三叶是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寿命4-6年,生长习性与红三叶相似,形态介于红三叶和白三叶之间,是三叶草属的一个种。植株较高,半直立;主根短,侧根发达,入土深达1m;根茎粗壮,茎丛生,分枝多,平卧或半匍匐,长30-70cm,基部光滑细软,茎节处着地生根,并长出新的匍匐茎。掌状三出复叶,叶柄细长,小叶倒卵形,叶面无白色“V”形斑纹。球形头状花序,生于叶腋,小花白色或玫瑰色。荚果细小而狭长,每荚有种子1-3粒。种子椭圆形或心脏形,呈黄色或棕黄色,稍大于白三叶,千粒重0.65g。
适用范围:
杂三叶喜温凉湿润气候,适宜在温带和寒温带,年降水量6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最适生长温度19-24℃。抗寒能力较红三叶和白三叶强,在冷而潮湿的条件下,产草量比红三叶和白三叶要高,但不耐炎热和干旱。喜水分,在地下水位很高(40-50cm)和低洼积水处也能良好生长,能耐受短期水淹。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耐酸(pH4.0-5.0)、耐碱性土壤,在湿润的粘壤土、沙壤土、粘土上都可以生长,但耐盐能力弱(0.1-0.4%)。播种当年生长发育迅速,可形成较高草丛并能成熟。春季长势好,秋季猛长,冬季生长缓慢。刈割后再生能力弱,放牧利用后生长较快。在中等水平养护条件下利用年限可长达8年。抗病虫害能力也较强,管理较粗放。此外,杂三叶发达的根系和其较强的适应性,使其成为我国华中、华东等地区用于水土保持的理想材料,同时也成为城市及庭院绿化的理想植物。
栽培要点:
杂三叶种子细小,播前应精细整地,用三叶草根瘤菌拌种。可春播或秋播,南方以秋播为宜,北方宜于春播。播种量0.8-1.0g/亩,覆土1.5-2.0cm。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中耕除草。杂三叶不耐旱,必须注意适时适量的灌溉。杂三叶利用年限长,适合与红三叶、猫尾草混播建立人工草地。此外,它还是水土保持、低养护观赏地被建植的理想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