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经济价值最高和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优质蛋白饲料作物,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同时也是水土保持效果非常好的“水保先锋”植物。
紫花苜蓿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丰产期寿命5-6年,长者可达20 年。直根系非常发达,主根入土深3-6米,侧根着生丰富的根瘤;粗壮根颈贮藏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分枝由根颈产生。茎直立或半直立,圆形或具棱,自然株高1.0-1.5米,茎上多分枝。三出或多出复叶,小叶具短柄,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叶缘顶端有锯齿。总状花序自叶腋生出,蝶形花冠紫色或浅紫色,花期持续一个月;荚果螺旋形呈褐色,种子肾形黄褐色,千粒重2.0-2.4克。
紫花苜蓿喜温暖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最适宜生长的年降水量为450-650毫米,年平均气温2-8℃,白天气温在20℃以上对紫花苜蓿生育极为有利。因此,紫花苜蓿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但秋眠级高的紫花苜蓿可在我国南方除了热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种植。一般秋眠级低的紫花苜蓿抗寒性很强,能耐受冬季零下30℃严寒,在有雪覆盖的的情况下,气温达零下40℃它也能安全越冬。
水土保持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夏季它的茂密枝叶,可以阻挡雨水对土壤的物理冲刷和地面径流。秋冬季地表覆盖度高,不会使表土受到大风的侵蚀,减少空气中风沙含量。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区被誉为“水保先锋”。据测定数据表明:紫花苜蓿对雨滴的缓冲作用可达50-80%,可大大减弱雨滴直接冲击地表的溅蚀作用。同时对地表径流起到分散、缓滞和拦截作用。此外,它对斜坡稳定性的增强作用也优于沙打旺和锦鸡儿。这就说明紫花苜蓿根系在固持土体,尤其是在防止重力侵蚀,增强斜坡稳定性方面有显著作用。
。
栽培要点:
紫花苜蓿种子较小,播种前土壤应深耕细作,上虚下实,并清除杂草、施足底肥(有机肥和磷肥),保持土壤平整和墒情,播种后耙平地表或进行适当镇压以利于出苗。水土保持用播种量5-8g/m2,播种深度1.0-1.5cm。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壤上播种时,最好对种子进行苜蓿族根瘤菌剂接种,以利于壮苗。紫花苜蓿对苜蓿的主要病虫害有很强的抗性,在日常管理中只要合理灌溉或排涝、施肥、防除杂草就可避免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