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坝安全监测是水库安全运行的耳目,但绝大部分水库管理单位对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意识,存有麻痹和侥幸心理。一些水库管理单位甚至没有制定大坝安全监测的相关制度,也没有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
2 技术力量薄弱,监测人员素质偏低
多数水库工程地处偏远山区,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管理单位难以引进技术人才,经过长期培养、锻炼成长起来的业务骨干也纷纷外流,再加上安排职工子女就业及一些地方政府随意安置人员等历史原因,许多不具备大坝安全监测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或负责大坝安全监测工作,致使部分水库管理单位的监测人员长期存在专业人员匮乏、技术素质偏低、管理和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
3 监测项目不齐全,测次不规范
本次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水库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完整的必设监测项目,对于选设项目,设置的比例更少,甚至不设。有些水库存在高震区、高边坡和大断层等不利情况,但并未有针对性地设置地震、边坡位移和大坝裂缝等监测项目。大部分水库未按照规范对大坝施工期、初蓄期及运行期不同监测项目的测次要求进行施测,对监测收集到的数据也未按相关要求及时进行整理分析。
4 仪器老化,数据失真
相当大一部分水库的监测仪器是建坝时或20 世纪90 年代左右设置的,运行了几十年,加之平时未被重视,没有及时养护,导致仪器破损老化严重。管理单位也未定期对监测仪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率定,导致从监测仪器读出的数值与真实值的偏差越来越远。
①系统1.5小时连续观测成果的水平精度优于±3mm、垂直精度优于±5mm,完全满足一般工程监测精度的要求;
②系统能够进行长期、稳定、不间断运行,真正做到无人值守,放心又省心;
③能实现最高20Hz的高速数据采集,关键时候能完美监控变化过程的细节;
④具有远程数据传输、远程状态浏览、远程系统设置以及数据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能进行超短基线解算、已知点符合归算、坐标计算、精度估算;能计算三维位移分量及各向变形速率;能自动生成变形历时曲线;能根据布置断面生成位移分布图;能根据其他相关物理量生成相关图;能根据预设警界值进行断别,并能适时远程多渠道预警信息或状态信息发布;
⑤能根据实地地形数据生成三维仿真图形,能根据变形监测数据生成实体变形场等高图,并能生成变形场任意剖面图;
⑥能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与简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