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司承接的重庆国际环球中心项目,此项目为全钢结构共79层,都是箱型结构和H型结构、十字柱等
十”字型构件焊前加工
1) 放样
放样是整个钢结构制造工艺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
各个施工过程,例如:钢板下料切割、型钢组合、各部件和零件的组装,构件预拼件组装都需有专业放样工在加工面上和组装大样板上进行精确放样。放样后须经检验员检验,以确保零件、部件、构件加工的几何尺寸、形位公差、角度、安装接触面等的准确无误。
如果材料外形不满足使用要求,在下料前应进行矫正。材料矫正主要采用自动矫正、火焰矫正等方式。
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钢板的局部平面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钢板局部平面度的允许偏差(mm)
2) 划线和号料
对尺寸较小的板、杆材在无数控切割必要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划线、号料、下料。划线、号料、下料人员应做到熟悉工作图纸、熟练制作样板、样杆,熟悉样板、样杆上标注的符号和文字含意,准确记录号料数量。
所使用的样板和样杆应满足下表要求,并由专人妥善保存,工程结束后方可销毁。
样板和样杆的允许偏差
由放样人员划出中心线、定位线、安装基准线,待检验合格后进行组立点焊固定。
3) 下料切割和坡口加工
下料加工
下料加工包括气割、剪切。加工要求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下料后检验切割面、几何尺寸、形状公差、切口截面、飞溅物等。检验合格后进行合理堆放,做上合格标识和零件编号。
下料工序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对箱型构件的翼板、腹板采用直条切割机两面同时垂直下料。
②钢材的切割面或者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
③气割前,应除去钢材表面的污垢、油脂,并在下面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利于熔渣的吹出。切割时应保证割炬角度、位置准确,移动平稳。
④下料加工后,应满足下表要求,若不满足,应进行火焰或者机械矫正。
气割的允许偏差(mm)
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mm)
坡口加工
使用半自动切割机进行坡口加工,此方法简单易行,效率高,能够满足各种形状坡口的要求。坡口形式如下图所示:
焊接坡口的基本要求如下:
焊缝坡口的允许偏差
坡口加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必须将加工后的零件加以标记,并按照工艺文件及标准中焊接材料的存放要求进行分类存放。
4) 焊前准备
焊丝、焊剂等在使用之前,应按照其使用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和存放。
构件组装前应对焊接面仔细检查,清除焊缝边缘每边30~50mm范围内的各种污渍和异物。由放样工进行划线放样,组装后使用手工点弧焊进行点固定位,待检验合格后才允许正式焊接。
焊工检验各待组装零部件的零件号,核对钢板材质、规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十字型构件的组立
5) 十字型构件的组立主要是指十字型构件在埋弧焊前的组装及点焊定位。
6) 十字型构件的组立共分为三个步骤:H型钢的组立、T型钢的组立、十字型构件的组立。基本要求如下:
十字型构件定位焊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定位焊脚高度不得大于设计焊缝焊脚高度的2/3;定位焊缝长度为50mm,焊道间距为250mm。
点固定位焊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瘤等缺陷。
7) 十字型构件组立时按照图纸要求确定装配尺寸,并进行定位焊。组立时可制作简易胎架,胎架示意图如下所示:
8) 焊接十字构件组立的允许偏差(mm)
十字型构件的焊接
9) 焊接要求
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配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等证明材料,并按照规定存放。
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匹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与验收规程》JGJ81-2001的规定,并事先进行材料选配试验。
焊接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且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所有电焊(包括埋弧焊、气体焊、电弧焊)的焊缝也均须打上焊工的钢印号码,焊接后由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合格后标上合格标识。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事先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仔细的选择焊丝直径、焊接电压、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层数等参数值,并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相应的焊接工艺,以保证获得优良的焊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