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砖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七大步骤:1. 取土。烧砖用的土壤取自地表下二尺深的古土壤,这层土壤的颜色略深于地表土,它形成于大约八万至十二万年前。当时,地球气候温暖湿润,丰富的生物作用使这时期形成的土壤柔和而有粘性,是烧制砖瓦的上佳材料。
2. 挖掘出来的粘土,在经过长达半年左右的露天堆积过程中,让阳光照射、雪雨冻蚀,使其内部分解松化,再经过手工粉碎、过筛,只留下细密的纯土。
3. 将纯土加水滋润,然后反复和炼,或使牛力踩踏,使其变成稠泥,人力翻泥和炼大致要5到6遍,这一工序对最后砖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将泥土翻填进木制的制坯模中,压实后,用铁线弓刮去多余的泥,而成坯形。制坯之前,要在木模下的地下洒一层细沙,以防泥与地面粘连。
5. 脱模后的砖坯要放置背阳处阴干,以防曝晒使砖坏出现裂纹和变形。
6. 待砖坯完全干燥后(大约一至二个月),便入窑烧制,这个过程是整个制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一般的砖质使用煤炭作燃料,而密实度更高的滤浆砖则用麦草、松枝等慢慢缓烧。
7. 经十数天的烧制,坯体基本已被烧结,如这时慢慢熄火,外界空气进入窑内,坯体冷却后则显现红色,这就是我们常见的红砖,青砖则要在窑内转锈,方法是在高温烧结砖坯时,用泥土封住窑顶透气孔,减少空气进入,使窑内温度转入还原气氛,这样,坯体的红色高阶铁氧化物被还原为青灰色的低价铁氧化物,为了防止坯体内的低价铁重新被氧化,在用土密封的窑顶上铁饮水,使水遇高温变成蒸气,吸收窑内热量,窑内坯体在这一冷却的过程中继续保持着还原气氛,直到完全冷却后出窑。由黄土变成的青砖的过程就完成了。 粘土砖的制作流程 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也被称烧结砖。粘土砖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世称“秦砖汉瓦”。普通砖的尺寸为240毫米×115毫米×53毫米,按抗压强度(牛顿/平方毫米,N/mm2)的大小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MU7.5 这6个强度等级 。粘土砖就地取材 ,价格便宜 ,经久耐用 ,还有防火、隔热、隔声、吸潮等优点,在土木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废碎砖块还可作混凝土的集料。为改进普通粘土砖块小、自重大、耗土多的缺点,正向轻质、高强度、空心、大块的方向发展。灰砂砖以适当比例的石灰和石英砂、砂或细砂岩,经磨细、加水拌和、半干法压制成型并经蒸压养护而成。粉煤灰砖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掺入煤矸石粉或粘土等胶结材料,经配料、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可充分利用工业废渣,节约燃料。
粘土制砖机的实用性 粘土制砖机的实用性,粘土制砖机比较实用 成本低 范围广 方便 机体用钢板、铸钢件整体焊接而成,主轴、压泥板轴承位置整体一次机械加工,机体稳定性能好主轴同心度高,设备不需打地基即可平稳运转,便于有用户安装和移动。压泥板轴承盒与泥缸分离设置,同心度好,轴承不易进泥使用寿命长。压泥板采用双保险装置,不会因螺丝折断,掉进泥缸而影响生产。主轴轴承和压泥板齿轮浸泡在润滑油中工作,不易磨损。主轴采用浮动轴结构,六方套联接,自动定心,更换螺旋方便。它具有高产低耗、结构紧凑、自重轻、便于维修、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可用于粘土、沙质粘土、红土壤、页岩、 该机采用上、下级结构,根据地形可以一字安装也可丁字安装。上、下级传动均采用国标减速器和轴向气动离合器,机体全部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绞刀表面采用耐磨材料喷焊工艺,延长使用寿命。坚固耐用,操作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