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称:氧化铜
英文名称:copper oxide black
英文别名:copper monoxide
C A S 号:1317-38-0
分 子 式:CuO
分 子 量:79.54
编辑本段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误服或吸入大量氧化铜粉尘可能引起金属烟热,出现寒战、体温升高,同时可伴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接触,可能引起呼吸道及眼结膜刺激、鼻衄、鼻粘膜出血点或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以及皮炎(以上病理反应未经证实)。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属于无气味呈黑褐色稳定性物质
编辑本段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 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编辑本段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不燃,必须与还原剂才能燃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编辑本段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编辑本段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还原剂、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编辑本段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1[尘],0.2[烟]
TLVTN:烟0.2mg/m3,尘和雾1mg/m3(铜计).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Br-PADAP比色法;催化极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编辑本段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黑褐色粉末
P H 值:无意义
实验制法
熔点(℃):1026(分解)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6.32(粉末)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意义
饱和蒸气压(kPa):无意义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稀酸,氯化铵和氰化钾。不溶于乙醇。
编辑本段主要用途制人造丝、陶瓷、釉及搪瓷、电池、石油脱硫剂、杀虫剂,也供制氢、催化剂、绿色玻璃等用。
编辑本段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还原剂、铝、碱金属。
避免接触的条件:高温,酸性环境。
分解产物:氧化亚铜、氧气
编辑本段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无急性毒性
LC50:无资料
氧化铜粉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
刺激性:无资料
致突变性:无致突变性
致畸性:无致畸性
致癌性:无致癌性
编辑本段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无毒
生物降解性:降解较慢或无降解
非生物降解性:自然氧化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有一定的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会对掠鸟、猎鸟、鸣禽以及啮齿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编辑本段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编辑本段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还原剂、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编辑本段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编辑本段氧化铜还原氧化铜(灼热)可以和氢气(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铜+X(氧化物)。
操作方法:碳还原 用品:试管、单孔塞、酒精灯、铁架台、木炭、氧化铜、石灰水。
操作方法及原理: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碳还原氧化铜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在这个反应里,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其中碳是还原剂。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还原:
用品: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管、一氧化碳气体
操作方法:①先通入CO一会儿 ②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注:①先通入CO一会儿 ,是为了防止玻璃管内的空气没有排尽,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为氧化铜. 总之:"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也说“先通后点防爆炸,先熄后停防氧化。” ③用酒精灯点燃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④此试验 应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没除净的CO使人中毒
现象: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气还原:
实验用品 锥形瓶、粗铜丝、酒精灯、启普发生器、锌粒、稀硫酸(1∶4)。
实验步骤&现象
( 1) 在铁架台的立柱上,把粗铜丝绕成如图28所示的螺旋形,置于酒精灯外焰上,高温加热呈红热状态,使铜丝的螺旋部位有足够量的黑色氧化铜生成。
(2) 用锥形瓶(或集气瓶)集满一瓶氢气。把赤热的铜丝从酒精火焰上取出稍冷,让学生观察铜丝外表的黑色氧化铜后,缓慢伸进集满氢气的锥形瓶口,可见铜丝很快变成紫红色;随即取出,铜丝又氧化变黑,再伸进锥形瓶,铜丝又变红,可以如此反复若干次。
编辑本段实验室制法1.利用硫酸铜(CuSO4)与碱(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Cu(OH)2) ,再将 氢氧化铜(Cu(OH)2)加热分解以制得氧化铜(CuO)。
CuSO4+2NaOH==Cu(OH)2+Na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