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玛琳出现在我国是公元644年唐太宗征西时得到的,称之为“碧玺”, 托玛琳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是一种以含硼为主,还含铝、钠、铁、镁、锂等元素的硅酸岩矿物。托玛琳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人们注意到这种宝石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故得名电气石。
简介 电气石是一种硅酸岩矿物,其工艺名称为“碧玺”。电气石是多元素的天然矿物,主要成分有镁,铝,铁,硼等10多种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电气石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当时被视为与钻石、红宝石一样珍贵的宝石。人们注意到这种宝石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故得名电气石。电气石又称碧玺,碎邪金,带电的石。韩式汗蒸起源于韩国,从古老的黄泥汗蒸几经演变成今天高科技、高效能、多用途的新一代电气石汗蒸。电气石对改善人体健康、美容、减肥都有很明显效果;它是利用电气石及红外线反射原理,加温使人流汗而形成的一种高热的物理疗法。人体通过吸收电气石加热后释放的远红外线、负离子、亚离子、矿物元素等,皮肤代谢有害物质,提高肌肤弹性,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美容、美体和治疗一些慢性病的作用。 我国在公元644年唐太宗征西时得到了这种宝石,称“碧玺”
电气石手链
,并将它刻制成印章。托玛琳俗名电气石,也叫“碧玺”,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一种天然生化陶瓷,是一种宝贵的矿物资源。托玛琳的英文名为:“Tourmaline”,意为“红玉骨绥(sui)”、“混合宝石”。这种天然硅酸盐类矿物,16世纪初就与钻石、红宝石一样受到珍视。清朝时把“托玛琳”称为“碧玺”琢刻而成的莲花,重达1056.25克(三十六两八钱),价值白银75万两。在我国的一些历史文献中也有将“托玛琳”称之为砒硒、碧霞希、碎邪金等,但多称为“碧玺”。传说碧玺的来历是在西元1703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小孩玩著荷兰航海者带回的石头,并且发现这些石头除了在阳光底下出现的奇异色彩外,更惊讶这些石头有一种能吸引或排斥轻物体如灰尘或草屑的力量,因此,荷兰人把他叫做吸灰石。一直到西元1768年,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这就是电气石名称的由来。一直到现在,碧玺还常在科学上被用于发光强度与压力变化的测定,在二次大战当初,是唯一可以判定核爆压力的物质,现在,则被广泛运用于光学产业。在1880年,居里家族揭开了这种宝石的秘密,既:Tourmaline晶体两端都带有正、负电核,表面流动着0.06mA的微电流,因此就有了“电气石”这个学名。1986年,日本科研人员发现,电气石被粉碎的越细,所释放的能量越大。他们将粉碎的电气石晶体同化学纤维结合在一起制成的纤维,称为“梦”的纤维,并将其应用于保健领域。1989年晚期,一支由Heitor Barbosa 率领的宝石探勘团队,于巴西东北方之帕拉依巴省发现了一种具有鲜艳土耳其石蓝的碧玺。这宝石的鲜艳蓝绿色闪耀出电光石火般的霓光立刻引起了当时宝石界的轰动。而在2000年中,宝石探勘团队亦相继于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发现帕拉依巴?碧玺的新矿脉。这样的发现致使宝石界最具名望的LMHC(Laboratory Manual Harmonization Committee)于2007年,宣布这种从巴西、莫桑比克及尼日利亚开采出来含铜的碧玺,正式定名为帕拉依
托玛琳
巴碧玺。换句话说,依照科学鉴定观点,只要成分内含有一定之铜元素,即为帕拉依巴碧玺,并不限于巴西帕拉依巴省出产的碧玺才可称为帕拉依巴碧玺。而持产地主义观点的宝石商及收藏者,则仍视巴西帕拉依巴地区所出产之含铜锰电气石,为唯一可被称为帕拉依巴的电气石。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碧,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而在之后的历史文献中也可找到称为“砒硒”、“碧玺”、“碧霞希”、“碎邪金”等称呼。目前,采用的是韩国21世纪的高科技技术--液态电气石。历史渊源 公元644年唐太宗征西时得到了这种宝石,称“托玛琳”,并将它刻制成印章。 清朝时把“托玛琳”称为“碧玺”琢刻而成的莲花。 1500年中期,葡萄牙探险队最早在巴西发现了这种宝石,取名为:Tourmaline,意为“多彩宝石”。从那时开始,Tourmaline作为一种名贵的装品,一直在欧洲贵族中流行并跻身与世界十二大宝石的行列。 1730年,荷兰人发现这种宝石能吸灰,又取名“吸灰石”。 1880年,居家族揭开了这种宝石的秘密,即Tourmaline晶体具有永久的自发电性,表面流动0.06mA的微电流,因此命名为“电气石”研究表明,Tourmaline是地球上现存的唯一带永久性电极的矿物质。 1986,日本科研人员证实,电气石被粉碎时,能量同比增加。粉碎地越细。能量越大,这一发现加快了人类开发和利用电气石的步伐。出现 电气石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到保健行业,现在也出现在了很多电气石汗蒸房,这样的汗蒸房把汗蒸和电气石的作用都发挥到了极致。 电气石能够永久的产生微电流,这种电流和人体神经的电流类似,这样就可以起到促使血液循环、顺畅的作用,另外电气石还能释放负离子,这些负离子能够调节人体离子平衡,身心放松,活化细胞,提高自愈率等很多作用,并能抑制身体的氧化和除异味的功效。 电气石中还含有各种天然矿物质,人们在和电气石接触时,或在这样的房间汗蒸时,借着电气石微弱电流的作用,这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就会很容易被吸收,达到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作用。 另外电气石还能释放远红外线,渗透到身体深层部位,温暖细胞,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托玛琳
电气石(托玛琳)化学成分复杂,是以硼为主要成分的铝、钠、铁、镁、锂的环状结构硅酸盐矿物。电气石是一种硅酸岩矿物,其工艺名称为"碧玺"。一般产于花岗伟晶岩型及高温气成热液型矿床中,是一种典型高温气成矿物之一 。电气石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当时被视为与钻石、红宝石一样珍贵的宝石。人们注意到这种宝石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故得名电气石。电气石又称碧玺,碎邪金,带电的石。达到宝石级别的称之为碧玺。居中档宝石之列。基础知识 电气石(Tourmaline) Na(Mg,Fe,Mn,Li,Al)3Al6[Si6O18][BO3]3(OH,F)4?或写成通式: NaR3Al6[Si6O18][BO3]3(OH,F)4。化学组成 即除硅氧骨干外,还有[BO3]络阴离子团。其中Na+可局部被K+和Ca2+代替,(OH)-可被F-代替,
托玛琳
但没有Al3+代替Si4+现象。R位置类质同像广泛,主要有4个端员成分,即: 镁电气石 (Dravite)R=Mg; 黑电气石(Schorl):R=Fe; 锂电气石(Elbaite):R=Li+Al; 钠锰电气石(Tsilaisit)R=Mn。 镁电气石—黑电气石之间以及黑电气石—锂电气石之间形成两个完全类质同像系列,镁电气石和锂电气石之间为不完全的类质同像。Fe3+或Cr3+也可以进入R的位置,铬电气石中Cr2O3可达10.86%。 三方晶系; -R3m;a0=1.584~1.603 nm,c0=0.709~0.722 nm;Z=3。电气石晶体结构基本特点为[SiO4]四面体组成复三方环。B配位数为3,组成平面三角形;Mg配位数为6(其中有两个是OH-),组成八面体,与[BO3]共氧相连。在[SiO4]四面体的复三方环上方的空隙中有配位数为9的一价阳离子Na+分布。之间以[AlO5(OH)]八面体相联结(图G-24)。形态 晶体呈柱状,晶体两端晶面不同,因为晶体无对称中心。柱面上常出现纵纹,横断面呈球面三角形(图G-25、G-26),这是因为发育一系列高指数晶面引起的,至于为什么发育一系列高指数晶面,可能与表面能有关,因为,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三方柱的表
托玛琳
面能是比较大的,发育为球面三方柱会降低表面能,但球面三方柱必导致部分高指数晶面的发育。双晶依(10 1)或(40 1)发育,但较少见。集合体呈棒状、放射状、束针状、亦成致密块状或隐晶质块状。
托玛琳
图G-25电气石的晶体 三方柱:m{01 0};六方柱:a{11 0};三方单锥:r{10 1},o{02 1};复三方单锥:u{32 1} 图G-26 电气石晶体呈柱状、柱面上出现纵纹 颜色随成分不同而异:富含Fe的电气石呈黑色,富含Li、Mn和Cs的电气石呈玫瑰色,亦呈淡蓝色,富含Mg的电气石常呈褐色和黄色,富含Cr的电气石呈深绿色。此外,电气石常具有色带现象,垂直c轴由中心往外形成水平色带,或c轴?两端颜色不同。玻璃光泽。无解理;有时可有垂直L3的裂开。硬度7~7.5。相对密度3.03~3.25,随着成分中Fe,Mn含量的增加,相对密度亦随之增大。不仅具有压电性,并且还具有热释电性(因为其单向轴L3是唯一的极轴)。电气石晶体呈柱状,集合体呈棒状、放射状、小针状,也呈致密块状或隐晶体状。成因及产状 电气石成分中富含挥发组分B及H2O,所以多与气成作用有关,多产于花岗伟晶岩及气成热液矿床中。一般黑色电气石形成于较高温度,绿色、粉红色者一般形成于较低温度。早期形成的电气石为长柱状,晚期者为短柱状。此外,变质矿床中亦有电气石产出。鉴定特征 柱状晶形,柱面有纵纹,横断面呈球面三角形,无解理,高硬度为特征。 怎样鉴定电气石的品位:首先是怎么鉴定纤维电气石与晶体电气石,纤维电气石的外面结构,纤维电气石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针状的 很松散,容易破碎,而且石英含量很多,晶体电气石,晶体电气石表面看起来像三棱柱,结构比较紧密 ,石英几乎很少 主要附着在电气石的表面。容易成切面结构,品位比较高档。主要用途 其压电性可用于无线电工业;其热释电性可用于红外探测、制冷业。色泽鲜艳、清彻透明者可作宝石原料(俗称碧玺),可用于医疗保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