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是由可以错综分合的案几演化而来。那种案几,古时被称为燕几。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把正方形薄板分为7块,其中包括5块大小不等的三角形,l块正方形和1块不等四边形 。
七巧板发明的年代为明、清时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欧美人称七巧板为“唐图”。
七巧板游戏对开发智力,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许多文人还用它拼成戏文诗句。
用七巧板可以拼排出变化多端的图形,玩的时候可以打破定势,转换思维,展开想像。
用七巧板可以拼排出变化多端的图形,玩的时候可以打破定势,转换思维,展开想像。
一种玩法是将七块几何积木片从盒中倒出,不看图纸再将它们严整地拼放回盒中。另一种则是按图纸摆放各种图形。当然你也可以发明更多新式的玩法,并且可以和家人来个计时赛,看看谁拼得又快又好。木质玩具,以其轻巧、手感好、容易操作,且能让岁数小的孩子更形象地了解颜色、形状等基本概念的特点而得到了成人以及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七巧板是数学与艺术的结晶,历代文人常将拼排的佳作编谱出版。从清嘉庆年间到民国初年就有六种拼排图谱出版。
七巧板深得古人尤其是古代妇女的喜爱。清宣宗孝全皇后曾用七巧板排出“六合同春”四字。清代画家吴有如就画有仕女玩七巧板的风俗画《天然巧合》。
七巧板约从18世纪开始流传到海外,先是日本、朝鲜,随后是欧美。1742年日本出版的《清少纳言智慧板》就介绍了七巧板。1805年欧洲出版的,《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介绍了24幅七巧图谱。1813年以后,英、美、德、意、法、前苏联等,都出版了有关七巧板的图书。许多世界名人,如拿破仑、亚当、爱伦坡、安徒生等都热于玩七巧板。据记载,鲁迅先生特别喜欢这种玩具。据说18世纪末的拿破仑一世也十分喜爱玩七巧板。即使后来他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后,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上也不忘玩七巧板。现在,七巧板是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智力游戏。
20世纪30年代,日本数学家曾提出一个论题:用一副七巧板能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凸多边形?1942年,我国浙江大学两位数学家在《美国数学日刊》上发表答案:13种。智力专家周伟中的回答是3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