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的基本性能
1、聚丙烯酰胺代号PAM,由离子单体和丙烯酰胺以不同的比例共聚而成,是一种水溶性较好的高分子白色颗粒聚合物,由于其分子链中分别带有一定数量的阳性、阴性、中性电荷和强有力的吸附基因,从而起到中和被处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破坏其稳定性,脱稳后的胶体颗粒在高分子聚合物活性基因的架桥作用下相互吸附,迅速形成较大的絮团下沉,从而起到固液分离的最终目的。因此,配合无机混凝剂效果最佳。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配成0.2%浓度的水溶液以使用中性不含盐的水为宜。
2、 因本品适用的水体PH值范围比较广泛,一般投加量为0.1-10ppm(0.1-10mg/L)
3、 充分溶解。要求溶解时将水体充分搅拌起来后再缓慢、均匀加入药粉,防止出现大块絮团和鱼眼现象而引起的阻塞管道和泵。
4、 搅拌速度一般为200转/分钟为宜,时间不少于是60分钟,适当提高水温20-30摄氏度,可加速溶解。药液最高温度应小于60度。
5、 确定最佳加药量。使用前先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用量。因用量过低,不起作用,用量过高,反而起反作用,超过一定浓度时,PAM不但不絮凝,反而分散稳定使用。
6、 本品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
7、 工作场地要经常用水冲洗,保持清洁。因其粘度大,散落地下的PAM遇水地面光滑,防止操作人员滑跌引发安全事故。
8、 本产品内衬塑料袋,外层用塑料复膜编织袋,每袋25kg。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在这种支持介质上可根据被分离物质分子大小和分子电荷多少来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有低
①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和N,N'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凝胶有
格子是带有酰胺侧链的碳-碳聚合物,没有或很少带有离子的侧基,因而电渗作用比较小,不易和样品相互作用。
②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物质,在聚合前可调节单体的浓度比,形成
不同程度交链结构,其空隙度可在一个较广的范围内变化,可以根据要分离物质分子
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凝胶成分,使之既有适宜的空隙度,又有比较好的机械性质。一
般说来,含丙烯酰胺7-7.5%的凝胶,机械性能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范围不1万至100万物
质,1万以下的蛋白质则采用含丙烯酰胺15-30%的凝胶,而分子量特别大的可采用含
丙烯酰胺4%的凝胶,大孔胶易碎,小孔胶则难从管中取出,因此当丙烯酰胺的浓度增 加时可以减少双含丙烯酰胺,以改进凝胶的机械性能。
③在一定浓度范围聚丙烯酰胺对热稳定。凝胶无色透明,易观察,可用检测仪直接测定。
④丙烯酰胺是比较纯的化合物,可以精制,减少污染。合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原料是丙烯酰胺和甲撑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称单体,甲撑双
丙烯酰胺称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单体和交联剂通过自由基引发的聚合反应形成凝 胶。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形成的反应过程中,需要有催化剂参加,催化剂包括引发剂和
另速剂两部分。引发剂在凝胶形成中提供始自由基,通过自由基的传递,使丙烯酰胺
成为自由基,发动聚合反应,加速剂则可加快引发剂放自由基的速度。常用的引发剂 和加速剂的配伍如下表:
聚合反应催化剂配伍
引 发 剂 加 速 剂
(NH4)2S2O8 TEMED
(NH4)2S2O8DMAPN
核 黄 素 TEMED
注:(NH4)2S2O8,过硫酸胺 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 DMAPN:β-二甲基胺基丙晴
用过硫酸铵引发的反应称化学聚合反应;用核黄素引发,需要强光照射反应液, 称光聚合反应。 聚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可受下列因素影响:
1、大气中氧能淬灭自由基,使聚合反应终止,所以在聚合过程中要使反应液与空气 隔绝。 2、某些材料如有机玻璃,能抑制聚合反应。
3、某些化学药物可以减慢反应速度,如赤血盐。 4、温度高聚合快,温度低聚合慢。以上几点在制备凝胶时必须加以注意。
凝胶的筛孔,机械强度及透明度等很大程度上由凝胶的浓度和交联决定。每100亳升
凝胶溶液中含有单体和交联剂的总克数称凝胶浓度,常用T%表达;凝胶溶液中交联剂
占单体和交联体总量的百分数称为交联度,常用C%表示,可用下式计算:
公 式
a:丙烯酰胺克数; b:甲撑双丙烯酰胺克数;m:缓冲液体积(毫升)
凝胶浓度过高时,凝胶硬而脆,容易破碎;凝胶浓度太低时,凝胶稀软,不易操作。
交联度过高,胶不透明并缺乏弹性;交联度过低,凝胶呈糊状。 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较高的粘度,它不防止对流减低扩散的能力,而且因为它具有三
度空间网状结构,某分子通过这种网孔的能力将取决于凝胶孔隙和分离物质颗粒的大
小和形状,这是凝胶的分子筛作用。由于这种分子筛作用,这里的凝胶并不仅是单纯
的支持物,因此,在电泳过程中除了注意电泳的基本原理以外,还必须注意与凝胶本
身有关的各种性质(网孔的大小和形状等)。可通过下式计算来选择适当的凝胶网 孔。
公 式
式中:P为网孔平均直径,C为多聚体浓度,d为该多聚体分子直径(若不是卷曲的分
子应为5A),K为常数,K值取决于涨胶的几何构型,假如多聚体的链是以近似于直角
交联的,则约为1.5根据此式,我们可以通过多聚体浓度C近似地计算出网孔直径,例如已知多聚体浓度为5%,其网孔平均直径应为:
公 式
这样的计算是粗略的,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有人测定了总浓度(T)为20%的丙烯酰胺液,在六种不同比例的双丙烯酰胺存在
下,聚合后的网孔大小,发现孔径与总浓度有关,总浓度愈大,孔径相应变小,机械
强度增强,与总浓度不变时,甲叉双丙烯酰胺(Bis)的浓度在5%时孔径最小,高于或
低于此值时,聚合体孔径都相对变大,凝胶孔径在凝胶电泳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
往往决定了电泳的分离效果。经过不断的实践,得到了如表3所示的经验值,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采用7.5%浓
度的凝胶,所得电泳结果往往是满意的,因此称由此浓度组成的凝胶为“标准凝 胶”。
对那些用于重要研究的凝胶,最好是通过采用10%的一系列凝胶浓度梯进行预先试验,以选出最适凝胶浓度。
聚丙烯酰胺主要指标参数
项 目 | 单 位 | 指 标 |
固含量 | % | ≥90 |
分子量 | M | 400-2000(万) |
残单含量 | % | ≤0.05-0.2 |
水不溶物 | % | ≤0.2 |
溶解时间 | 阴离子 | ≥30分钟 |
溶解时间 | 非离子 | ≥45分钟 |
溶解时间 | 阳离子 | ≥6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