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式差压节流装置的发展历程
以标准节流装置为检测件的节流式差压流量计真正用于工业流量测量是在20世纪30年代,早在20年代美国和欧洲开始对差压流量计进行开发的试验研究,后来将用得最普遍的节流装置——孔板和喷嘴开始标准化,现在标准喷嘴的一种型式——ISA1932喷嘴,其几何形状就是30年代标准化的。只有节流装置结构型式标准化了,才有可能把国际上众多研究成果汇集在一起,它促使节流装置标准化工作加速进行。1931年美国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和AGA(美国气体协会)成立联合小组对同心直角锐孔板的流出系数进行深入试验研究,直至1935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进行一次称为OSU89的试验,总结出著名的流出系数白金汉公式(Buckingham Equation),直至80年代它还一直是美国孔板流量计国家标准的基本公式。在此之前,1922~1933年美国API(美国石油学会)、GPA(气体加工协会)及AGA等都曾对法兰取压法孔板流量计的仪表特性进行广泛现场试验研究,摸清孔板几何尺寸、管道中流速分布以及流体物性对流出系数的影响,为制订AGA1、2号报告和AGA3号报告打下基础。在同一时期欧洲各国(主要为德国、英国)亦对孔板流量计进行大量试验研究。他们主要针对角接取压法,以德国节流装置国家标准DIN1952(第三版,1935年)颁布为标志的欧洲标准化工作亦取得积极进展。1948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第30技术委员会(TC30)“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TC30下设第2分技术委员会(SC2)“差压装置”专门负责差压装置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工作于1967年颁布了国际建议R541“用孔板和喷嘴测量流体流量”,接着于1968年颁布国际建议R781“用文丘里管测量流体流量”,实际上此两个国际建议是把美国和欧洲自成系统的标准综合在一起。自此之后,ISO/TC30/SC2继续进行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于1976年提出节流装置国际标准草案ISODIS5167“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1980年ISO正式通过国际标准ISO5167,至此流量测量节流装置一个国际标准诞生了。ISO5167总结了几十年来国际上对为数有限的几种节流装置(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的理论与实践的研完成果,反映了此类检测件的当代科学与生产的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