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屏体控制系统基本指标
2.3.1 基本构成
全彩显示屏控制系统由单张发送卡与多张接收卡构成。
2.3.2 控制特点
可带像素为1024×512。 发送卡为:16384级/4096级灰度可调;接收卡分16K型、4K型两种类型。16K型为16384级灰度,主要适用于静态扫描的单箱体,也可用于每区4行的1/2扫和1/4扫的显示屏;4K型为4096级灰度。
|
主要技术指标 |
16K型 |
4K型 |
|
单张发送卡 |
1024×512 |
1024×512 |
|
单张接收卡带像素() |
80×64 |
256×128 |
|
红、绿、蓝分别灰度 |
16384级 |
4096级 |
|
亮度有效率 |
≥93.40% |
≥80.23% |
|
接收卡扫描频率 |
≥300Hz |
≥180Hz |
|
发送卡采集频率 |
≥60Hz |
≥60Hz |
|
亮度自动调节(不影响灰度) |
8级 |
8级 |
|
对比度/亮度/色温手动调节 |
256级 |
256级 |
|
安装 |
小巧便于安装 |
小巧便于安装 |
|
播放软件 |
LED演播室 |
LED演播室 |
|
支持光纤 |
多模500m单模10km |
多模500m单模10km |
2.3.3 高集成度的控制系统
2.4屏体基本结构基本指标
2.4.1 屏幕外壳防护等级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11281-2003》 FN≥IP32
2.4.2 平整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11281-2003》 C级.P≤0.5 (mm)
2.4.3 像素中心距精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11281-2003》 C级.Jx≤5%
2.4.4 水平相对错位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11281-2003》 C级. Cs≤5%
2.4.5 垂直相对错位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11281-2003》 C级C≤5%
2.5屏体安全措施
2.5.1 显示屏接地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11141-2003》 LED显示屏有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2.5.2 安全标记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11141-2003》 LED显示屏接地端子、熔断器、开关、电源处均有标记和警告标志
2.5.3 对地漏电流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11141-2003》 LED显示屏的对地漏电流不超过3.5mA(交流有效值)
2.5.4 抗电强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11141-2003》 LED显示屏显示模组可承受1500V/ 50HZ(交流有效值)的实验电压1min不应发生绝缘击穿,或绝缘电阻实验:DC 500V测试 ‘L、N’与‘E’的绝缘电阻≥10MΩ
2.6 屏体硬件选材
2.6.1 元器件
采用进口工业级以上器件,所有器件按72小时高温老化筛选(摄氏70度)。
2.6.2 容差
元器件降容20%以上;
开关电源冗余量30%以上;
接口电路允许元器件参数电源电压±5%,电路仍能可靠工作;
器件动态特性具有较大冗余,确保系统在元器件特性变化时仍能可靠运行。
2.6.3 容错
通讯协议有各种容错:通讯数据不停的刷新,任何偶然错误都可以迅速纠正;
软件采用各种容错措施;
数据保存采用各种容错措施;
程序误操作,实时提示;
利用合理性判断,剔除不合法数据;
硬件支持热插拔。
2.6.4 电磁兼容性
电源电路采用标准电脑电源及屏蔽措施,电源噪声滤波器—开关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标准程序;
电源、电路的良好电磁屏蔽;
大电流信号地、小电流信号地、结构安全地和电源地分开走线的四线制以及尽可能分开模拟地和逻辑地;
印制板设计规范,包括元器件排列、走线、滤波等方面的严格规定,用示波器测量每块印制板地线上的噪声干扰,峰值不超过+50mv;
板内、板间、机箱间的接口电路具有抗干扰设计;
系统现场布线、信号线与交流电源线(动力线)严格分开;
良好的地线系统;
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电源采取降额使用的措施,预留充分余量;
对外接口采用平衡电流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