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人来电咨询,联系人,刘先生 18626070738
滑石粉英文名为PULVISTALCI,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油腻感。无臭,无味。本品在水、稀矿酸或稀氢氧化碱溶液中均不溶解。可作药用。
目录
简介应用范围产品资料工业生产石棉成分食品应用中药药用简介应用范围产品资料工业生产石棉成分食品应用中药药用展开
英文名[2]talc
CAS No.: 14807-96-6
分子式:Si4Mg3O11·H2O
分子量: 260.8617
中文别名: 水合硅酸镁超细粉,老粉
分子结构图:
分子结构图
本品为硅酸镁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要成分为含水硅酸镁,经粉碎后,用盐酸处理,水洗,干燥而成。滑石主要成分是滑石含水的硅酸镁,分子式为Mg3[Si4O10](OH)2。滑石属单斜晶系。晶体呈假六方或菱形的片状,偶见。通常成致密的块状、叶片状 、放射状、纤维状集合体。无色透明或白色,但因含少量的杂质而呈现浅绿、浅黄、浅棕甚至浅红色;解理面上呈珍珠光泽。硬度1,比重2.7~2.8。
滑石具有润滑性、抗黏、助流、耐火性、抗酸性、绝缘性、熔点高、化学性不活泼、遮盖力良好、柔软、光泽好、吸附力强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由于滑石的结晶构造是呈层状的,所以具有易分裂成鳞片的趋向和特殊的滑润性,如果Fe2O3的含量很高则会减低它的绝缘性。
滑石粉物理性质:
名称 | 滑石粉 | 品级 | 优级品 |
细度 | 1250(目) | 原产地 | 河北 |
二氧化硅含量 | 60(%) | 允许误差 | ±0.01(kg) |
氧化镁含量 | 30(%) | 白度 | 93 |
分类化工级滑石粉
用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等化工行业作为强化改质填充剂。特点:增加产品行状的稳定,增加张力强度,剪切强度,绕曲强度,压力强度,降低变形,伸张率,热膨胀系数,白度高、粒度均匀分散性强等特点。
(2)医药—食品级(YS):医药片剂、医药散剂(如阿咖酚散)糖衣、痱子粉和中药方剂、食品添加剂、隔离剂等。
滑石粉
(3)涂料级(TL):用于白色体质颜料和各类水基、油基、树脂工业涂料、底漆、保护漆等。(4)造纸级(ZZ):用于各类纸张和纸板的填料,木沥青控制剂。
(5)塑料级(SL):用于聚丙烯、尼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脂类等塑料的填料。
(6)橡胶级(AJ):用于橡胶填料和橡胶制品防粘剂。
(7)电缆级(DL):用于电缆橡胶增剂、电缆隔离剂。
(8)陶瓷级(TC):用于制造电瓷、无线电瓷、各种工业陶瓷、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和瓷釉等。
(9)防水材料级(FS):用于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油膏等。
(10)微细滑石粉:用于高级油漆涂料、塑料、电缆橡胶、化妆品、铜板纸涂料、纺织润滑剂等。
【来源】本品系滑石经精选净化、粉碎、干燥制成。
滑石粉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滑腻感。无臭,无味。本品在水、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均不溶解。【鉴别】取本品,照滑石项下的[鉴别](1)、(2)项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用法用量】 10~20g,包煎。外用适量。
【贮藏】密闭。
滑石粉
将开采来的滑石(滑石粉的原料)选取优良滑石后直接用雷蒙磨或其它高压磨直接粉碎即可,直接用编织袋(50kg,或25kg规格编织袋)包装后即可成品出售。
滑石粉
滑石是矿物质中的一种,它与含有石棉成分的蛇纹岩共同埋藏在地下,因而在自然形态下常常含有石棉成分。美国国家毒物学项目以及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没有将滑石粉列为已知或可能的致癌物,所以滑石中的石棉致癌这一说无从说起;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者学会(ACGIH)也将滑石粉列为“不能分类为人类致癌物质”。滑石的爽身粉功用不可替代。在美国依然使用。
滑石粉
味、口味柔软、光滑度强特点,因此可以食用,但使用过量或长期食用有致癌性。[3]
解理沿底面极完全。硬度1,比重2.7~2.8。性柔。有滑腻感。块滑石能被锯成任何形状,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多产于变质岩、石灰岩、白云岩、菱镁矿及页岩中。
②抗菌作用用平板法使培养基含10%的滑石粉,对伤寒杆菌与副伤寒甲杆菌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则仅对脑膜炎球菌有轻度抑菌作用。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本草经疏》:味甘淡,气寒,无毒。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膀胱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少阴、太阳、阳明经。
①《本经》: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
②《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
③《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
④《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
⑤《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
⑥《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
⑦《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
⑧《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①《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之使。恶曾青。
②《本草经疏》:病人因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皆禁用。脾胃俱虚者,虽作泄勿服。
③《药品化义》:渴而小便自利者,是内津液少也;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是热在下焦血分也,均不宜用。且体滑,胎前亦忌之。
④《本经逢原》:元气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勿服。
②治热淋,小便赤涩热痛:滑石四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木通汤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滑石散)
③治气塑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兼痛:滑石八分。研如面。以水五大合和搅,顿服。(《广利方》)
④治产后淋:滑石五两,通草、车前子、葵子各四两。上四味,治下筛。酢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千金方》滑石散)
⑤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少腹急痛:滑石、蒲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酒眼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⑥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⑦治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以车前汁和涂脐四畔,方四寸,热即易之,冬月水和亦得。(《产乳集验方》)
⑧治黄疸,日哺所发热恶寒,少腹急,身体黄,额黑,大便溏黑,足下热,此为女劳,腹满者难治:滑石、石膏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以大麦粥汁饮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则瘥。(《千金方》)⑨治感冒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小便赤涩,或因小便秘而大便滑泻。兼治湿温初得,憎寒壮热,舌苔灰色滑腻者:滑石一两,甘草二钱,连翘三钱,蝉退三钱(去足、土),生杭芍四钱。若滑泻者,甘草须加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解汤)
⑩治伤寒衄血:滑石末不拘多少。饭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只用药末一大钱,饭少许,同嚼下亦得。老幼皆可服。(《本事方》滑石丸)
⑾治暴得吐逆不下食:生滑石细末二钱匕。温水服,仍急以热面半盏,押定。(《本草衍义》)
⑿治热毒怪病,目赤鼻胀,大喘,浑身出斑,毛发如铁,乃因中热,毒气结于下焦:滑石、白矾各-两。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减半,不住饮之。(《夏子益治奇疾方》)
⒀治妇人脬转,小便数日不通:滑石二两,寒水石二两,葵子一合。上药捣碎。以水三中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圣惠方》滑石散)
⒁治天泡湿热等疮:滑石、粉甘草(此当半用为是)、上等分为末,搽敷。或加绿豆末,以治湿热肥疮。(《景岳全书》金黄散)
⒂治小儿体热痱疮:滑石末三两,白矾灰一两,枣叶四两。上药捣罗为末。先以温浆水洗疮,后取药敷之。(《圣惠方》滑石散)
⒃治脚趾缝烂: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亦治阴下湿汗。(《濒湖集简方》)
②《汤液本草》:滑石,滑能利窍,以通水道,为至燥之剂。猪苓汤用滑石与阿胶同为滑利,以利水道。葱豉生姜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渗泄为阳,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③《本草蒙筌》:滑石治渴,非实能治渴也,资其利窍,渗去湿热,则脾气中和,而渴自止尔。假如天令湿淫太过,人患小便不利而渴,正宜用此以渗泄之,渴自不生。若或无湿,小便自利而渴者,则知内有燥热,燥宜滋润,苟误服用,是愈亡其津液,而渴反盛矣。
④《纲目》: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刘河间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诸病,盖是此意,但未发出尔。
⑤《本草经疏》:滑石,滑以利诸窍,通壅滞,下垢赋。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甘寒滑利,以合共用,是为祛暑散热,利水除湿,消积滞,利下窍之要药。《本经》用以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荡胃中积聚寒热者,解足阳明胃家之热也。利小便癃闭者,通膀胱利阴窍也。《别录》通九窍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者,湿热解则胃气和而津液自生,下窍通则诸壅自泄也。丹溪用以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瘀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皆此意耳。
⑥《药品化义》:滑石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热,能荡涤六腑而无克伐之弊。主治暑气烦渴,胃中积滞,便浊涩痛,女人乳汁不通,小儿痘疹发渴,皆利窍渗热之力也。 如天令湿淫太过,小便癃闭,入益元散佐以朱砂,利小肠最捷。要以口作渴小便不利两症并鬼,为热在上焦肺胃气分,以此利水下行,烦渴自止。
⑦《医学衷中参西录》: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侯,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又: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于大滋真阴药中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至为滋补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其病必易愈。若与甘草为末服之,善治受暑及热痢;若与赭石为末服之,善治因热吐血衄血;若其人蕴有湿热,周身漫肿,心腹膨胀,小便不利者,可用滑石与土狗研为散服之,小便通利,肿胀自消;至内伤阴虚作热,宜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者,亦可加滑石以代苓、泽,则退热较速。盖滑石虽为石类,而其质甚软,无论汤剂丸散,皆与脾胃相宜,故可加于六味汤中以代苓、泽。其渗湿之力,原可如苓、泽行熟地之滞泥,而其性凉于苓、泽,故又善佐滋阴之品以退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