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原理:
反渗透是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洛布(Loeb)与素里拉简(Sourirtajan)发明的一项高新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很小,≤10×10-10m(10A),它能去除滤液中的离子范围内的物质和分子量很小的有机物,如细菌、病毒、热源等。它已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电厂、海水或苦咸水淡化、电子、医药用纯水、饮用水等领域。
反渗透亦称逆渗透(RO),是用一定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反渗透膜(或称半透膜)分离出来。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根据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就可以使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达到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
反渗透装置在除盐系统中属关键设备,装置利用膜分离技术除去水中大部分离子、二氧化硅等,大幅降低TDS。反渗透是将原水中的一部分沿着与膜垂直的方向通过膜,水中的盐类和胶体物质在膜表面浓缩,剩余一部分原水沿着与膜平行的方向将浓缩的物质带走,在运行过程中自清洗。膜元件的水通量越大,回收率越高则其膜表面浓缩的程度越高,由于浓缩作用,膜表面处的物质溶度与主体水流中的物质浓度不同,产生浓差极化现象。浓差极化会使膜表面盐的浓度高,增大膜的渗透压,引起盐透过率增大,为提高给水的压力而需要多消耗能量,此时应采用清洗的方法进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