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名称
年处理3000吨鲜鱼综合加工厂
2产品选定
主产品——鱼肉高级调味粉。以250克以下的低值小杂鱼为原料(正品鲜鱼更佳),经生物技术降解、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而成。内包装用铝塑复合袋,外包装用纸桶,每桶重25公斤。保质期≥1年,质量符合行业标准。
辅助产品A——鱼丸。质量符合行业标准。
辅助产品B——熏鱼。以传统的湘味熏鱼为基础,引进高新技术加工而成。产品质量和加工卫生符合现代食品企业规范。保质期≥1年。
综合利用产品——高钙鱼粉饲料。用生产鱼肉调味粉或鱼丸的下脚料经粉碎干燥而成,保质期≥1年,质量符合行业标准。
3规模选定
年处理3000吨相当于每小时处理500公斤,属于中小企业。本项目四种产品的市场都十分巨大,上述规模显然太小,考虑到企业现有资金实力,加上市场开拓需要一段时间,故选定了这个规模。太小则不经济,无法形成龙头拉动当地资源开发。
4销路选定
4.1鱼肉高级调味粉销给食品配料中间商,或辣椒酱、酱油、蚝油、腐乳、薯条、卤味料、火腿肠、方便面汤料、火锅底料等工厂。
4.2鱼丸销往酒店餐饮行业。
4.3熏鱼主销各大商场、超市。
4.4高钙鱼粉饲料,企业自用或销往有关饲料厂。
本项目在充分调查市场和总结技术的基础上,依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和校办机械厂,参考肉鸡产业化经验,把鲜鱼作为一种大宗原料进行“规模加工,二次开发”。先做成鱼肉调味原粉、鱼糜等中间产品,再变成复合调味粉、鱼丸等成千上万种终端产品,从而覆盖酒店、家庭以及十几个食品行业,极大地拓广鱼的用途和市场空间,把鱼变成一个永不衰败的高端产业。
本项目的主题是大学和企业联合开发湘阴优势资源。实施后能做到科技下乡,专利到镇,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和谐。符合国家扶持三农和拉动内需的产业政策导向;符合教育部鼓励的产学研联合开发思路;顺应了当代饮食追求绿色、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消费潮流。对于做大和做强湘阴水产养殖产业以及打造自主品牌,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