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
大肚能容 容尽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 笑尽天下可笑之人。 弥勒佛全名弥勒阿逸多,在菩萨的名字已经体现,教导我们如何修学,充分流露弥勒菩萨的大慈大悲,以达到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弥勒,慈氏也。慈能济喜。菩萨教授我们要在财物和精神上施与众生,令大家快乐、欢喜、富贵。我们就会得到慈的力量和荣华富贵安乐的果报。
二、阿,无量,广大也。菩萨教授我们要有广大心量,有包容的心,宽恕大家过失,有容忍力量。我们就会得到圆满的果报。
三、阿逸多,无能胜。菩萨教授我们学习最殊胜的智慧,用智慧去办事,用智慧去利益人民。从心地远离贪嗔痴等烦恼,学习如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做事要有头有尾,才会圆满无能胜。要帮助苦难的人,度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从苦难此岸带到快乐彼岸。要有观机说法的最胜方便,使大家都得益安乐。我们就会得到最胜尊贵的果报。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先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以三会的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峨眉山灵岩寺对联是对弥勒佛很好的写照: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 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 与人何所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