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家庭急救包,医药包,民防应急 |
家庭急救包,应急包,医药箱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频发。海地、智利、台湾先后发生了震级较高的地震;极度严寒天气一度在北半球肆虐;此前中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在遭受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为灾害也不断发生在我们身边。火灾、煤气泄漏、化工厂泄漏等事故时有发生。2010年2月14日,上海松江一小区4楼失火后,烟雾窜至6楼,造成602室内的5人因吸入烟气受伤,其中2人不治身亡;2010年2月7日,广州南沙化工厂发生丙烯酸树脂泄漏事件,3 000人疏散,24人不适留院;2009年12月4日,上海虹口区西安路一居民楼内发生煤气泄漏,导致25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 无论天灾还是人祸,为了自身的生存,我们都需要有足够的应急知识、求生工具和适当的紧急救援物资。如果平时能积极掌握应急自救知识和准备应急用品,那么在灾害发生时能迅速开展自救、互救和求救,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在灾害发生时,是开展自救互救最直接有效的实施者。在家庭中配备一个应急包,能防患于未然,在紧急情况时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年1月12日,上海市市政府发布了2010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包括向本市25万户家庭配发急救包及开展相关逃生使用培训试点工作。5月12日,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红十字会在浦东花木休闲广场举行上海市“5.12防灾减灾日”民众防护集中宣传活动暨家庭应急包发放启动仪式,家庭应急包的免费发放及应急逃生的培训工作将陆续展开。 家庭应急包内有报警、救护、逃生、通用应急四大类的应急器材,体现了实用、便携、多功能等特性,具体有: 1.手摇发电报警收音照明手电筒 灾害发生时,手电筒是家庭灾害逃生必备品之一。响亮报警功能可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收音机能保持与外界联系,获得最新救援信息。使用手摇自主发电,可不受电量限制,同时通过配备的传输线可为手机充电。使用手摇报警收音照明手电筒,能做出正确自救互救行为,大大提高被救几率。 2.人工呼吸消毒面膜 采取嘴对嘴人工呼吸前,将面罩铺在患者面部,可起到唾液隔离、空气过滤的作用,防止病菌交叉感染。 3.创可贴 具有止血、镇痛、消炎、愈创作用,防止外界细菌和污物的侵入,加速伤口愈合。适用于体表小创伤、浅表擦伤创面等患处的止血、护创,也可预防性使用于易受伤和摩擦部位。以下情况不宜使用:创面较大、失血较多的伤口;被铁钉、小刀扎伤,深而窄的伤口;创面有污染或伤口内有异物;被动物咬伤的伤口;出现破溃、渗出的烧伤、烫伤;已感染的伤口。 4.三角巾 对全身各部位进行止血和包扎,尤其是对肩部、胸部、腹股沟部和臀部等不易包扎的部位使之变得简单易行。 5.医用纱布(配医用胶布) 适用于急救中局部伤口的清洁、止血、包扎及敷贴伤口等,配合伤口大小,使用剪刀进行裁剪后使用,可用胶带配合固定。 6.医用脱脂棉 辅助消毒、清洗、止血等。 7.一次性速冷冰袋 可帮助控制及减轻因轻微扭伤、撞伤、拉伤、烧伤等引起的瘀肿和疼痛,并迅速消除因发烧、头痛、牙痛、蚊虫咬伤等引起的疼痛及不适。无需冷藏,找到冰袋里面的液体包,用力捏破内袋,2秒钟内即可致冷,并上下抖动使内容物充分混合,冰袋会在2分钟内使冰点降至0~5℃以下。内袋捏破后袋体柔软,冷敷时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与皮肤的接触面,同时一次性使用可避免交叉感染。 8.自备药盒 可依据个人情况,在药盒内放入常用药品备用。应注意需定期检查替换药盒内过期药品。 9.圆头医用剪刀 可在急救时用于裁剪绷带、纱布、衣物等。 10.止血带 用于四肢大出血急救时简单、有效地止血。 11.轻便逃生绳 在危急时,可用于救人或自救,将被困者转移到安全楼层,也可运送救灾物品,是灾后重建临时居所的实用工具。 12.毛巾 在有烟尘的环境中,可将毛巾折叠后用水打湿,掩住口鼻,低头弯腰,快速逃离灾害现场。 13.口罩 可有效阻隔空气中的微粒飘尘。使用时使口罩紧贴面部,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14.防滑手套 地震发生后,可戴上手套进行攀爬撤离,或者搬运、拨开砖土进行自救互救等。火灾中可配合逃生绳迅速逃离火场。 15.应急工具 包括钢丝钳、十字螺丝刀及一字螺丝刀,遇险可当作应急工具使用,如打破玻璃,清除逃生通道阻碍物等。 16.应急反光标记 拉直或佩戴在手臂上,在黑暗中遇光反射,用来求救。 17.应急联系卡 在紧急情况来临时可为营救者迅速提供个人简明信息,以迅速确认身份和紧急联络人,可标识使用者姓名、身份证号码、年龄、住址、血型、电话、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以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信息。利用家庭应急包,能在灾害发生时及灾后被困时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行动,减少人员伤亡,增强被困人员存活几率。除了应急包外,为了更有效地在火灾初期控制火情,建议每个家庭在厨房中配备灭火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