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描述: S9300系列提供4插槽、8插槽、14插槽三种产品形态,支持不断扩展的交换能力和端口密度。整个系列秉承模块通用化、部件归一化的设计理念,最小化备件成本,在保证设备扩展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此外,S9300作为新一代智能交换机采用了多项绿色节能创新技术,不断提升性能及稳定性的同时,大幅降低设备能源消耗,减小噪声污染,为网络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领先的解决方案。 产品特点
创新的三平面设计
S9300在传统交换机数据转发、管理控制双平面基础上创新地增加了独立的环境监控平面,实现对单板、风扇和电源配电模块的管理、监控和维护。业界首创的环境监控板,采用华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集成度中控芯片,实现硬件级的按流量动态调整功率、风扇分区控制、风扇智能调速、端口休眠技术等多项节能技术,在提升系统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整机功耗。支持独立环境监控与网管联动,实现全面可视化管理。 一机多用,全业务的以太交换平台
Quidway S9300系列不但能为电信运营商和企业提供业界领先的性能、端口密度和可用性,同时提供强大的全业务支持,包括:
• 整机支持高达576个GE/144个10GE端口;采用领先工艺设计,优化整机尺寸,超强双侧走线能力,提供无与伦比的单机柜端口密度,支持高达1728个GE或432个10GE端口 • 支持DSLAM汇聚和以太的统一接入,满足全光接入的需求。分布式L2/L3 MPLS VPN功能,支持MPLS、VPLS、HVPLS、VLL,满足大客户VPN专线、企业VPN等高端用户的接入需求 • 具备线速的跨VLAN组播复制能力,实现端口的满负荷复制,满足大容量的IPTV用户接入需求;完善的二、三层组播协议,可作为组播复制点和控制点,提供高性能的IP组播视频和音频应用 • 丰富的L3路由协议满足了传统网络要求,支持从企业级到电信运营级大规模路由表;支持IPv6,满足网络由IPv4向IPv6平滑升级,保护投资 • 支持主流的时钟方案,包括以太网同步时钟,以及IEEE1588时钟同步 • 支持POE,满足以太供电需求
高可靠性设计,提高网络弹性
• S9300具备5个9的运营级高可靠性,关键部件包括主控、电源、风扇采用冗余设计,所有模块均支持热插拔。基于分布式的硬件转发架构,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分离 • 能够在控制引擎间实现无缝切换,设备重启无中断转发,未来支持ISSU业务无缝升级,提供应用和服务连续性统一的融合网络环境,保证关键业务和服务不中断。 • 支持IEEE 802.3ad链路汇聚、IEEE 802.1s/w、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同时支持丰富的毫秒级倒换技术如RRPP、Smart Link、IP FRR、TE FRR等,实现传输级的高可靠性。 • 提供3.3ms高精度硬件级以太OAM功能,实现快速故障检测与定位,与其他保护技术联动可有效保证毫秒级网络保护
卓越的三维扩展能力,容量“无极变速”
• 支持丰富的灵活业务插卡及业务单板,未来支持Firewall、IPSec、IDS、Netstream、NAT,满足未来业务的扩展需求。 • 作为新一代的以太汇聚平台,S9300可以从容应对城域网和大容量IDC对核心汇聚设备的带宽需求。S9300单槽位支持12×10GE线速转发,整机支持2T的交换能力,更好地满足IPTV等大带宽业务和IDC机房的接入需求。系统预留向更大交换容量升级的能力,满足未来100GE的需求。 • 支持扩展到3.84T交换容量,单槽位支持480G线速转发,充分考虑未来3~5年的带宽需求,提供带宽平滑扩展能力。
六项创新节能技术,省电30%
S9300作为新一代交换机产品,在提升整机转发容量的基础上,采用了面向未来的节能减排设计方案,节省自身耗电的同时减小整体机房系统能源消耗,大幅降低网络运维成本。
• “变流”芯片实现按流量动态调整功率,降低功耗8%。 • “旋转”风道设计,提高整机散热效率,降低功耗3%,同时整机出线能力提高6倍。 • 采用颗粒化、小功率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提高电源系统的转换效率,电源按需配置,减少初期投资,降低设备功耗10% • 独立风扇分区控制,降低噪音10%,并延长风扇使用寿命 • 智能风扇调速策略,监测全系统关键器件温度,小区间控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转速,降低功耗3% • 支持端口休眠,降低功耗6%,无流量不耗电
周密的安全设计
S9300提供多种安全措施,可以为服务提供商以及网络终端用户提供多重数据保护。
• 支持完善的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机制,根据策略对接入用户进行认证、授权和计费。 • 支持路由协议加密、合法监听、MAC地址过滤、动态ARP检测等一系列安全特性,可以为服务提供商以及网络终端用户提供数据保护。 • 提供2级CPU保护机制,支持1K CPU保护队列,防止拒绝服务攻击、非法接入以及控制平面过载等,提供业界领先的安全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