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鸡血玉将参展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9月16日,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政要及贵宾纪念品桂林鸡血玉交接仪式在南宁举行,此次交接仪式的举行,使桂林鸡血玉正式登入大雅之堂。
桂林鸡血玉产自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属硅质玉,形成于10亿年之前。桂林鸡血玉随形珍品可谓是天然和人工的结合,它的主色是中国红,红玉为喜玉,象征着吉祥喜庆、前景辉煌,恰好契合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盛大喜事之意。此次将桂林鸡血玉作为纪念品赠送给各国政要及贵宾,寓意中国–东盟博览会前景辉煌,也体现出承办地广西的地方特色。
已走过9年光辉历程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集合了各种资源和人脉,取得友好交流、经贸合作、多领域合作的非凡成就,为广大合作企业创造了巨大商机。近年来,众多区内外企业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大力支持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9年来,已有广大艺术品生产企业的艺术精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纪念品,广西区外的河南孔家钧窑、湖南醴陵红瓷、江西景德镇陶瓷、福建德化白瓷等艺术精品,以及广西区内的广西三环陶瓷、广西日田丝绸、北海恒兴贝雕、永明珍珠宫及南珠宫的珍珠纪念品等相继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纪念品,这些文化精品使得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充满人文气息,更充满文化活力。在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之际,桂林鸡血玉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政要及贵宾纪念品,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高档纪念品注入了新鲜血液。
桂林鸡血玉博物馆馆长、桂林北京商会会长刘强介绍道:近年来,在市场的推动下,鸡血玉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同时,鸡血玉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真假难分的现象。桂林鸡血玉博物馆就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诞生的。桂林鸡血玉博物馆将系统地、全方位地从鸡血玉的鉴定标准,到鸡血玉的评级标准,再到鸡血玉的产地证明来统一规范桂林鸡血玉的命名、定级、展览和销售,从而消除鸡血玉良莠不齐、真假难分的乱象。此外,桂林鸡血玉博物馆还在鸡血玉产地龙胜县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培养艺术雕刻人才,兴建大型鸡血玉原石加工场地,兴建博物馆陈列室、鸡血玉文化展览室和鸡血玉销售场地,发展鸡血玉文化。
鉴赏活动令人期待
据介绍,桂林鸡血玉原名叫桂林鸡血石、桂林红碧玉、龙胜鸡血石、龙胜红碧玉,产于桂林市所辖的龙胜各族自治县。现在统一定名为桂林鸡血玉,是参照了国家标准对鸡血石的规定,结合桂林鸡血玉与鸡血石不同的结构和特点而确定的。根据《GB/T16553-2010珠宝玉石鉴定》,鸡血石中的红色部分是辰砂,而鸡血玉的红色部分主要是含铁的矿物体,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硫化汞。这是鸡血石与鸡血玉最重要的区别。其他如密度、硬度、化学成分等方面,鸡血石与鸡血玉也不尽相同。
专家在测定和分析桂林鸡血玉的致色元素及其致色原因时认为:桂林鸡血玉的红色,不是由辰砂形成的,而是由特别稳定而且对人体健康也大有裨益的铁离子所造成的。人和所有的脊椎动物的血液都是因为这种铁离子的存在才呈现为血红色的。专家认为,桂林鸡血玉最大的优点是不含汞和硫,而是含铁。
为了保证桂林鸡血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次轻工展亮相鉴宝现场的桂林鸡血玉全部由桂林鸡血玉博物馆提供。
作为新玉种,桂林鸡血玉填补了我国玉石界乃至国际玉石界没有红玉即鸡血玉的历史、丰富了我国玉石的品种和文化,因此,近10年来,桂林鸡血玉越来越受到玉石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桂林鸡血玉最大的特色集中在一个“红”字上。从古至今,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兴旺发达。因此,桂林鸡血玉受人热捧。
桂林鸡血玉中也常带有纯黑色,即“黑如点漆”,像牛角一样光亮,作为底色的衬托,使得红色更显庄重。此外,桂林鸡血玉中还有黄色作为混合色,红色和黄色的结合,往往显得色调活泼,很有特点。
桂林鸡血玉玉质细密、滋润而细腻,各项加工性能优异,抛光后具有玻璃光泽,可雕琢挂件、佛像,饰品、摆件、印钮、高档茶酒用具等器具。
在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藏品鉴赏活动现场,市民不仅能领略到桂林鸡血玉的风采,同时中国著名鉴宝专家王立军、钱新、包章泰等也将亲临现场鉴宝。届时,将推出首件宝物免费鉴赏的优惠措施,实行依次排号参鉴,所有参鉴藏品经过参鉴后依次筛选均可参选评奖,整个鉴赏活动持续两天。
探讨传统文化如何走向东盟
9月24日下午3时,南宁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还将举行第四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论坛,此次论坛将围绕如何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走向东盟的软实力展开深入探讨。据悉,论坛由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中国产业传统文化研究会、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
桂林鸡血玉-龙(代表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