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龙凤老板对杯
中国红瓷的发展: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红瓷色泽鲜艳,纯净透亮,是最正统的红色。而在1998年以前,虽然中国人自元朝就开始研究和生产红瓷,但因为其科学技术的限制,并不能烧制真正意义上的红瓷。
中国早期的红瓷又称“釉里红”,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相继出现了锈红色、窑红、豇豆红、矾红等红色。简单说,它是闷着火烧成的。炉内温度要控制在1300度的高温,如果温度稍高一点,瓷器上的颜色就飞了,烧出来就是一个白色瓷瓶;如果温度稍低一点,颜色就变成黑的,非常不好看,温度高低之间允许的差额仅有10度。听着10度的温差,好像不是很少,但放在1300度的高温里,连1%都没有。当时没有温度计,所以所有的窑工都是凭经验来判断火的温度,困难非常大。这1%的误差就决定了红瓷的生死,工匠宁愿把火控制得低一点,所以早期的红瓷颜色偏黑。
雍正年间所制红瓷在工艺上达到历史最高峰,其红瓷成品红艳,但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红瓷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近50年后,才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研制出了真正的大红瓷器,因此这种瓷器被成为中国红瓷。1998年,中国科学家攻克了陶瓷大红色釉不耐高温的世界性难题,烧出了色泽鲜艳、表面纯净的大红色瓷器,失传近百年的中国红瓷在20世纪末得以重生。这一技术实现了中外陶瓷艺人百年的大红梦,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