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淀粉中有少量存在 (0.04~0.1%)。淀粉于水或含水乙醇中制成 20~30%悬浮液,添加1—10%磷酸盐(偏磷酸盐、聚磷酸盐等)。pH调节至7左右,除去水分至20%以下,加热至lOO~200℃,酯化而得粗品,再用含水甲醇配成悬浮液,以除去未反应物,经过滤、干燥、粉碎而得。常用土豆及薯类淀粉为原料。
主要成分是构成淀粉的葡萄糖的羟基与磷酸形成酯,结合状态因制法而异。一分子磷酸与一分子葡萄糖结合成单酯I型磷酸淀粉钠,两分子结合称1型磷酸淀粉钠。淀粉分子中仅部分葡萄糖与磷酸结合,磷酸的含量因制法而异。
[性状] 白色至类白色无味、无臭的淀粉状粉末。Ⅰ型遇水在常温下糊化,糊化温度随磷酸结合量的增大而降低,低温状态下稳定性增大,而粘度降低。Ⅱ型与水一起加热则糊化,通常在同一分子内Ⅰ型和Ⅱ型同时存在,糊化温度(约60℃),比一般淀粉(约80℃)低,双酯含量多则难糊化。1%溶液pH值6.5~7.5。粉末粒度一般为5~10μm,稍有吸湿性,室温下吸湿18%成饱和状态。比一般的增稠剂易分散于水中,且稳定。可作热源。
[作用与用途] 本品具有增稠、助悬、络合等作用,在药剂中用作增稠剂、稳定剂、粘合剂等,可用于液体制剂,也可用于固体制剂,在液体制剂(如混悬剂、合剂等)中起增稠、助悬和稳定作用,在固体制剂中起粘合、稀释、赋形等作用。本品也是食品添加剂,主要使用含'型多的制品,以改善粘度、稳定性及分散性,防止老化等。因所含磷酸酯与金属有螯合作用,可防止食品褐变。用量酌情而定,作增稠剂等一般用量:0.1~2%。
[配伍变化] 本品遇二价金属盐或重金属盐可发生沉淀等配伍反应。
[安全性] 本品LD50>19.24g/kg(小鼠,经口),无毒,一般认为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