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框画珍品八大山人《山水》真丝绫裱镜片批量供应 经典名画复制
, 传承苏裱工艺,倍添古画光彩
为了填补国内无框画品种和画面相对单一的现状,苏州承源轩艺术品公司特此推出名画精品系列。而八大山人《山水》装饰画系列就属于名画精品系列中的主打产品,该产品采用优质绢布制作,画面复制精细,颜色层次分明,同时传承了苏裱工艺精致淡雅的做工,采用真丝全绫装裱。目前有40*30、50*40、60*50三种规格,无论用于台屏还是装饰挂画,可谓古韵今风,意蕴深长,是室内软装的精心之作。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 、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受徐渭影响,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
朱耷,(zhū dā)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
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 人。有人考证,朱耷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 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朱耷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沽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朱耷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并有用“飞剑 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的说法,这也是亥处现存唐桂的由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牒可据,从此改称“青云谱”。
青云谱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院。相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到此开基炼丹,创建道场,“炼丹成仙”。西汉时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晋朝许逊治水也在此开辟道场,始创“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观”,从此正式形成道统,属净明道派。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又易名为“太乙观”。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赐名为天宁观。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朱耷前来访求先贤遗迹,很赏识这 里的山川风景,于是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改名为“青云圃”。从此,朱耷便成了青云圃的开山祖师。后人还建立了“正开山祖道朗号良月文号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朱耷从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往返于南昌城与青云谱之间,青云谱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朱耷正式定居青云谱,约在三十九岁
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朱耷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岁时,临川县令胡亦堂闻其名,便延请他随其僧长饶宇朴等到临川官舍作客年余。这使他十分苦恼郁愤,遂佯为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谱,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当他六十二岁时,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给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 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僧友澹雪为北竺寺方丈,与朱耷交谊很深。澹雪亦善书法,性格倔强,后来因触怒了新建县令方峨,说他“狂大无状”、被抓进监狱,死在狱中。澹雪死后,北竺寺不久被毁。这段时间,朱耷外出云游,访友作画,画作颇多,这是朱耷创作旺盛时期。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寤歌草”。当时诗人叶舟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朱耷就是在这所草屋中度过了他孤寂、贫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说朱耷葬于南昌城郊窑湾了英家山,但解放后迁墓时,仅见一些朽木铁钉,未见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冢。牛石慧墓在青云谱南将军岭,墓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后亦迁葬于青云谱内吐珠山。另据《新建县志》《西山志》载:朱耷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岭一带。墓葬确在何处,已难查考了。
苏州承源轩艺术品有限公司坐落在中国江苏苏州市平江区桃花坞大街40号,公司定位于个性化画面系统服务商,主要为各类客户提供个性化空间软装设计、艺术家纺、大型壁画、装饰画、名家书画。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当热爱时尚的年轻人希望一双鞋面都能体现个人喜好的时候,鞋面作画的行业自然就产生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成了年轻一代的精神写照。
随着个性化走进时代的前列,作为个性化画面系统服务商——承源轩也因此以提供各类空间个性化艺术画面完整解决方案为己任. 我们相信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秉承文化的交融,艺术的碰撞. 承源轩愿以“专注细节.追求完美”的精神. 通过各种个性化艺术画面的设计组合定制, 为您的空间带来更多的美。
业务垂询:
苏州承源轩艺术品有限公司
联 系 人:朱兆芬女士 (业务部 经理)
电 话:86 0512 65128563
移动电话:18962175157
传 真:86 0512 65128562
地 址:中国 江苏 苏州市平江区 桃花坞大街40号公司主页:
苏州承轩源欢迎您!
有一种爱,一点点就能打动你的心;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天明;有一幅画,你要细细去解读......
承源轩竭诚为各类客户提供个性化空间软装设计、艺术家纺、大型壁画、装饰画、名家书画,与您一起分享艺术,品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