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回来,还是说那些茶名。平心而论,取这么多雅致清丽、富寓文采的芳名,确实不易。你看那280个茶名中,带“香”的有13个,如正瑞香、金丁香等;带“白”字有14个,如白玉簪,白雪梨等;茶系仙草,带“草”字也有8个,如忘忧草、金钱草等。还有那东篱菊、隐士笔、莲花盏、絮柳条等等。无粗俗句、平庸词。比之有些地方的兽目茶、老婆茶、蝇茶、马茶叫法雅多了。
我猜测,当时在取茶名时,可能得益于文人的指点,否则……你看,当时把那个特迟发芽的茶,喻之为“不知春”,而有的地方则被讥之为“聋子茶”;把香气特高的茶,美其名“满山香”“千里香”,有个地方把高香茶,叫“吓煞人香”,方言“吓死人”,好在受了贿赂的康熙皇帝将它改了个“碧螺春”雅号,从此名度日高,广受赞赏。
名丛之名,既要雅致,又要与茶关连,委实不易。据传当时也出现仿冒。那时好像没有商标法,也没什么注册这类手段,无法维权。农产品营销联盟www.zsyxw.org/IndustryUnion/ShowUnion.aspx?UnionID=1001首创者便在原先所取的茶名前面加个“正”字,如正萱草,正松萝,正玛瑙等。粗略一算,280个茶名中就有36个,以维护自身利益,仿冒者只得自行请高人取名。
名丛的奇闻异事还很多,这就是文化内涵。
想不到这等有文化的名丛,其名字却被人搞错了,把她写成“名枞”。经查几部字典,“枞”字注释为柳松、松树,还有姓氏、县名,均与茶不沾边。“名枞”实在无法代替“名丛”,请改正吧!
名丛,弥漫着文化色彩的武夷岩茶珍宝,我们当珍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