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信部、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再制造”的概念受到持续关注,机械再制造作为与机械零部件、矿山机金属镁生产线械并列的三大再制造领域之一,引起行业极大关注。但机械再制造市场发展并非红星风顺,甚至让人觉得推进速度有些缓慢。我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理事长兼机械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魏连成表示,“机械再制造,尤其是机械再制造的产业化,目前面临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制约。”
再制造机械后市场
机械再制造无疑契合了循环经济、绿色环保的发现理念,因此近年来热度不减。根据数据统计,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除了性能上不输外,还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因此,再制造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同时获得不可估量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魏连成指出,按照目前国内市场机械保有量800万台、每年设备淘汰率2%估计,每年淘汰量达到16万台,实际上形成了很大的再制造市场基础。
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曹华军教授对机械再制造技术有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他指出,机械产品应该有一个销售-维护-再制造的完整链条,借用机械后市场的概念,机械再制造应该属于机械后市场,并将形成较大的利润空间。与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不同的是,机械再制造大多是创造性再制造,实现功能升级、矿山化,不属于恢复性再制造,体现出较高的附加值。
维修改造仍是主流
目前,在我国从事机械再制造的主要力量是专业机械再制造企业,实际上是机械维修改造企业,此外还有机械制造企业及矿山系统制造企业,这三类企业构成了当前国内机械再制造的主体。
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