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马凳现浇平面构件中固定上层钢筋位置的支撑钢筋称为“马凳”。钢筋混凝土的保卫层的重要性是不问可知的,我有专门文章探讨这一题目。构件下部钢筋的保卫层比较轻易控制,放置标准厚度和适当间距的混凝土垫块即可。碰到大梁,混凝土垫块轻易被压碎,考虑用钢筋头作垫块。上部钢筋的保卫层控制通常采取马登等技术,不同的马凳技术对混凝土保卫层合格率及建筑质量影响极大,由于施工荷载和施工职员混乱的踩踏,楼板上部钢筋和负弯矩钢筋的位置难以控制和固定,保卫层质量始终达不到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即使是委曲验收通过了,仍不能避免在浇捣混凝土进程中发生对板钢筋的破坏和变形,这已成为建筑质量一大通病。



传统的做法是马凳利用现场钢筋废物创作,当然量大时也用钢筋原材料加工。马凳创作虽无国家标准,但依据积累的钢筋施工经验,一样也有个大致的标准范围,如马凳筋直径一样为板钢筋直径或小于每个级别。马凳间距一样为1000㎜左右,马凳筋上部水平长度一样为钢筋间距加5~10CM。下部有两个水平段,每个水平段的长度与上面水平相同,另每个水平段只需10CM即可,这样果断形成三个支点,三点是最平衡的。假如两个水平段都按钢筋间距加5~10CM则会浪费,假如下部两个水平都只有10CM,则不稳定,轻易倒。马凳筋的垂直高度为板厚减上下保卫层再减往三层钢筋直径之和,具体算法见拙作《钢筋翻样方式与实例》一书,有具体的计算进程和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