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翟翕武在1959年5月于龙泉瓷厂时赞叹“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从111项申报项目中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76个项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榜上有名,是全球第一也是目前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青瓷源流〗南朝
龙泉劳动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龙泉查田下保村出土“永初元年”(420)墓葬品中有青瓷“鸡首壶”、“鸡冠壶”、“莲瓣碗”等8件青瓷,皆灰胎青黄釉,为龙泉青瓷的创始年代提供了可靠例证。此时的龙泉窑业规模不大,操作简单,制作粗糙。
宋代
经五代至北宋早期,龙泉窑业已初具规模,大窑、金村、安福等地已发现当时窑址49处,仅大窑(琉田)村就发现北宋中后期窑址12处。金村窑址最下层为北宋早期产品,皆淡青色釉青瓷。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该时期以烧制民间瓷为主,但也有部分上等瓷器被征为贡品。宋代庄季裕《鸡肋篇》谓:“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乞讨色,钱氏所贡,盖同于此。”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兼理龙泉窑务。元祐七年(1092)龙泉至青田的在溪大规模疏浚整治。水上交通的开发,使龙泉窑沿大溪从南区向东区延伸,为龙泉青瓷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宋 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加之北方汝窑、定窑遭战争破坏和越窑、婺窑、瓯窑相继衰落,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外贸,因之龙泉窑进入鼎盛阶段,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窑场达260多处,遍布县境南区和东区沿溪一带。窑场最多最密、产品质量最优为大窑、金村与查田溪口一带,仅大窑村周围已发现南宋窑场28处,大窑村后有土名“官厂”地,民间传当时有“京官”住此监造青瓷。城东梧桐口村至武溪村有南宋窑址40余处。其时,龙泉青瓷产品远销国内外。
元代
青瓷生产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品种增多,器型增大。从南朝鲜新安沉船及非洲发掘证明,此时龙泉青瓷销量比宋时大幅度增加。龙泉境内瓷窑发展到330多处,大窑村仍为龙泉窑系中工艺造诣最高之地,是龙泉窑的支柱和骨干;在东区上严儿等村的元代窑址,还发现仿“哥窑”产品。从元大都遗址发现的元代龙泉青瓷和琉田(大窑村)、源口、安仁口等窑址的元代残器釉下刻纹饰中,有元代官府用文字“八思巴文”,文明除了大量的民窑外,已有部分官办或半官办窑场,烧制供奉朝廷器皿。后期,随着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剧,严重影响着青瓷的生产。其时青瓷器的胎骨逐渐转厚且较粗糙,多数瓷窑在坯体成型以后未经很好修整,釉层减薄,器品釉色青中泛黄,造型也不及以前优美。
明、清代
上述诸窑中的多灵敏仍在烧制。洪武年间,《格古要论》载:“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盛产处器(青瓷)。”当时供奉皇宫、贵人用的器皿仍由“饶(景德镇)、处(丽水龙泉)等府烧造”。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青瓷生产。正统年间(1436~1449)以著名匠师顾仕成为代表的作品,形制端正,釉厚色青,不少大型瓷品仍为国内外艺术鉴赏家所收藏。成化、弘治(1465~1505)以后,青花瓷兴起,加之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海盗侵略之路,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大窑村、溪口村一带瓷窑纷纷关闭,大白岸村至安仁口村一带瓷窑改烧民间通用青瓷、造型、烧制都不及以前精致。窑数减至160多处。
清初 窑场所剩无几。清中叶,仅剩南窖、瀑云埠头村、青溪孙坑村等地70余座窑。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唯孙坑村范姓窑技艺家传,坚持烧制至民国初期。成极几个朝代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
民国
清末民初,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罗古青瓷,继之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一方面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另一方面一批民间制瓷艺人开始研制仿造古青瓷。时有县城廖献忠、宝溪乡陈佐汉、张高礼、李君义等。民国24年,陈佐汉曾将仿制弟窑产品“牡丹瓶”、“凤耳瓶”等70余件邮寄国民政府实业部请功,获蒋介石题赠“艺精陶仿”匾。为庆祝斯大林70寿诞,1950年陈又将“云鹤盘”等3件仿古青瓷通过外交途径运住苏联。此时宝溪一带民间窑厂里虽能仿制古龙泉青瓷,但人数不多,工艺落后,成品率极低,釉色优劣不稳。
〖传说故事〗
在英语词汇中,有一个单词celadon,专门指称中国青瓷。其词源来自于法语“雪拉同”。而“雪拉同”原是著名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中男主人公的名字。
这里有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十六世纪晚期,法国巴黎盛行罗可可艺术,非常讲究新艺术的别致精美风格。这时,一个阿拉伯商人从中国购了一批龙泉青瓷来到巴黎。
阿拉伯商人与巴黎市长是好朋友。这一天,市长在官邸为女儿举行婚礼。婚礼非常华丽,热烈,隆重,巴黎的达官贵人、名流淑女,群贤毕至。随着优美的音乐,台上演着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阿拉伯商人提着一只精致的皮箱来到市长官邸,向市长、新娘、新郎道喜。他打开皮箱,取出一件龙泉青瓷摆在市长面前,说:“先生,这是我送给新娘的结婚礼物。”市长面露喜色,捧起青瓷,仔细观赏。瓷器通体流青滴翠,玲珑剔透,幽雅静穆。市长眉色飞扬,啧啧称奇:“美极了!美极了!美得无与伦比!”新娘十分喜爱,问道:“尊敬的先生,这么漂亮的宝贝从哪里来的啊?”“东方的古国中国。”“太美了!它叫什么名字?”“这个……”阿拉伯商人拍拍脑门,摇了摇头:“对不起,小姐,我忘记了它的名字了。”“嗳,真可惜,这么漂亮的宝贝竟然没有名字。” 此时,市长高兴地喊起来,“女士们,先生们,请过来观赏中国的宝贝。快过来看看,为它取个世界上最美丽,最动听的名字。”贵宾们纷纷围上来,争相观看,啧啧称赞,一时间,许多美妙的赞辞落到了这件青瓷的身上。但市长对宾客们取的名字并不满意。正在这时,舞台上传来优美的情歌。市长往舞台上瞟了一眼,雪拉同与他的情人牧羊女边歌边舞,雪拉同身上那件碧青华丽的衣裳,飘忽在市长眼前,异常美丽。他心中豁然一亮:雪拉同的衣裳与中国的宝贝相似,雪拉同的艺术形象与中国宝贝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把青瓷高高举起,大声嚷道:“雪拉同,中国的雪拉同!”
从此后,龙泉青瓷——“雪拉同”的美名蜚声欧洲。欧洲人以“雪拉同”作为最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表示相互的深情厚意,如同雪拉同与牧羊女那样的纯洁高尚的爱情。
这是一个喜剧色彩浓郁的西方故事,但在“雪拉同”的诞生地,却流着另外一个感人至深的悲壮传奇。
这是一个关于祭碗窑的故事。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叫叶青姬,她的父亲叶老大带领窑工们正为窑主烧制一批宫廷祭用瓷: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烧了一窑又一窑,尽是些歪头劈脑的废品。眼看工期将到,窑主发怒,宫廷派来的监工更是恼羞成怒,扬言这最后一窑再不成功,就要把叶老大一家和所有窑工全部问斩。
善良、刚毅的叶青姬,为了拯救父亲、家人和相濡以沫的窑工们,纵身祭窑。
失去女儿的叶老大,强忍悲痛,对烧窑更加谨慎了。终于,叶老大烧出了温润如玉、清脆韵致、明滑透亮的青瓷。大家都说,这是叶青姬的化身,所以才烧出如此精品。为了纪念叶青姬,窑工们称她为“九天玄女”,世世代代供奉在自己的窑场里。同时,将贡品瓷器以龙泉方言称作“青瓷”,谐音“青姬”。在龙泉期间,从今天的陶艺师嘴里听到上面两个关于青瓷的故事,深为感叹。前者是喜剧,是美好;后者是悲剧,是悲壮。前者是对青瓷的无限赞美,是对青瓷艺术造诣的极致评价;后者是对青瓷诞生之不易的崇敬,是创造者对创造物的虔诚神化。在笔者看来,这两个故事,正好是从两角度,阐述了青瓷所隐含的神奇寓意。
“雪拉同”——巴黎为之倾倒,欧洲为之倾倒,寓意着青瓷的神奇价值和艺术魅力;“叶青姬”——美丽的中国姑娘为之殉难,寓意着青瓷是中国人智慧和中国文明的凝集。
〖现代龙泉青瓷辨识〗
龙泉窑于清末停烧,但其声名仍远扬在外。民国初年,日本、德国、美国等先后有人来龙泉搜罗龙泉青瓷,随后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于是,盗掘古窑之风一时漫天铺地。大窑、溪口等数处著名古窑地址被反复劫洗。此时一批民间制窑艺人开始研制仿造古器。县城、八都、宝溪等处均设立仿古作坊,产品几可乱真。1945年,宝溪制瓷艺人陈佐汉将仿古牡丹瓶、凤耳瓶等70余件产品邮寄国民政府实业部请功,获赠“艺精陶仿”匾。陈还遍访龙泉,浦城各地,将民间收藏的龙泉窑青器绘图100余幅,集成《古龙泉窑宝物图录》存世。1950年,陈将云鹤盘等3件仿古青瓷通过外交途径送往苏联,向斯大林七十大寿诞献礼。
现代龙泉青瓷继承和发展了传统龙泉窑产品的特色,并博采众长,在品种造型、装饰手法及纹饰题材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吸取青花玲珑瓷特点,运用刻花镂空和浮雕技艺制作青瓷玲珑品,如玲珑孔雀灯、双龙戏珠瓶、玲珑餐具;在继承传统哥窑产品的基础上,掌握开片规律,在釉面开出龙、凤、蟹、虾等纹片;施釉前在器物胚体上饰以红、黄、蓝等各种不同色彩的图形,形成一种独具风格的青瓷釉下彩产品;运用黒胎、白胎不同的胎色,绞胎成螺旋状图形,使碗、盘类器物充满现代气息,或用黒胎做底,用白胎做动植物象形装饰,产生具有朦胧效果的黑白胎结合纹饰,使器物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收藏价值。
与古代龙泉窑产品一样,现代龙泉青瓷享有极高的声誉。历年来,许多名师名匠在各类陶瓷评比中获得殊荣:白胎青釉1.3米迎春大花瓶作为有史以来龙泉青瓷最大器物获1980年国家经济委员会金龙奖,并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青瓷52厘米迎宾挂盘获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一等奖,被陶瓷专家誉为“当今国宝”哥窑61厘米大挂盘获1986年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一等奖,总分第一名;哥窑70厘米牛纹特大挂盘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白胎青釉33头云凤组合餐具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一等奖,日用瓷总分第一名,61厘米哥窑迎宾大挂盘、仿宋哥窑贯耳瓶被分别誉为“紫光盘”、“紫光瓶”,由中南海紫光阁陈列和收藏。许多现代龙泉青瓷作品被指定为国务院国家级礼品、外交部国家级礼品及国务院总理专用礼品,一些民匠艺人的作品分别到东南亚各国及地区举办个人展览,现代龙泉青瓷产品目前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代龙泉青瓷生产中有一类特殊的产品,即仿古青瓷。仿古作品历朝历代都有意无意地有所产生,但古代部分由于年代久远,既是以假乱真亦难以——辨识,切能乱真者相当水平,故仍有一定收藏价值。现代仿古从民国年间起至今不见衰亡,仿制技术亦精益求精,许多作品鱼目混珠,充塞文物市场。由于收藏者和鉴赏者对仿古作品乱真者甚为敏感,并且辨伪也是收藏和鉴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故在此特别一述:仿古者的初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出于对古代某类器物审美情趣的投合及仿古者表现的欲望,以仿古艺术品形式问世;另一种直接出于以假乱真的需要,以古董形式投放市场。无论出自何种目的,以何种形式面市,几经周折,一部分作品会有意无意地与真古董相混淆,成为文物中的赝品,这就要求收藏者和鉴赏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增强辨伪的能力。仿古者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运用各种手段将其作品制作得天衣无缝,以达乱真的目的,如民国时龙泉县长徐渊若青瓷专著《哥窑和弟窑》所言:“……有时颇可混珠,若用药品去新光,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则好古者亦易上钩。盖二章之器,殆无完整,仅损米许,已属可珍,若不故损一二,则购者必疑赝品,若毁过多,则价不能过索,故仅损米许,可使人惊喜欲狂也。”然而,制作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除胎、釉料配方等工艺要求外,器物的形制,西部特征及文化内涵等直接影响作品的仿制质量,而仿古者又不可能直接接触较多的被仿品,只能依靠图片,文字资料作为依据,即使亲临博物馆,也只是隔着玻璃雾里看花感受一番,加上知识水平的限制,仿制产品往往有许多破绽,有些还画蛇添足,张冠李戴,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
〖艺术特色〗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哥、弟窑之说来自明人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王无可考。但这使龙泉窑形成两种不同的烧制方法。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瓷,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古色古香的审美情趣。另一类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最,豆青次之,即所指的弟窑,被誉为民窑之巨擘。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红底足或露胎图形,产生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南宋中晚期起,尤其是在元代,运用露胎的作品大量出现,人物塑像的脸、手、足等,盘类器物内底的云、龙、花卉等,装饰独具神韵。
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豆青、淡兰、灰黄等不同釉色。“哥窑”青瓷以瑰丽、古仆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素有“紫口铁足”之称,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仆、典雅,湛称瓷中珍品。
现代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象形开片”、“文武开片”、“青白结合”、“哥弟窑结合”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龙泉市的徐朝兴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