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式也从,国外课题制的发展历程
课题制的早期形态应当是某些专门任务的项目管理。根据项目管理理论,早在古代时期人们就已经试行项目管理,比如早期的金字塔建设工程等。在科研活动中试行课题制是比较晚的事情,人们一般把它与近代兴起的科学基金制联系在一起。
科学基金制是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统研究开发主要依托者个人和家庭支持,有时能够得到一些外部资金和条件支持,但数量不多,很不正常,难以持续。工业化以来,一些较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新发明的发展仅仅依靠个人或家庭资源越来越力不从心,需要从社会或者国家得到制度化的资金保障。
国家科学基金的建立改变了上述状况。由于基础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其成果需要公开发表或出版,供全社会使用,“基础研究在应用中推动经济增长,会带来税收的增加,政府是一个主要的收益主体,有世界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也能为国家和政府带来声誉,对于暂时没有明确用途或具有广泛用途的基础研究,也只有政府资助提供才有现实性。
第二,国内课题制的发展
我国现代科研管理制度萌芽于民国时期,成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借鉴和采用前苏联的科研管理类型,即事业单位拨款制和计划任务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具备一定级别和研究能力的研究与开发单位,研究任务来源于政府计划,经费来源基本靠政府财政拨款,主要以行政方式部署和组织一些重要的科研任务。受财力、人力及设备等条件的制约,我国在很长时间内只能依托科研单位组织数量不多的研究开发项目,受资助项目的经费也很有限。大多数科研教学人员主要依托单位提供的事业费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很难争取到独立自主支配的科研经费。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伴随着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进程,我国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和组织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研究与开发机构除了继续按原有体制实施国家规划、计划的科研任务之外,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进行了扩大研究单位自主权和专家决策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科学基金,扩大课题组组长职权,采用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合同、招标、评估等管理形式,促进横向联合和委托研究项目的发展等,逐步形成了科研项目课题制的雏形。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对科学基金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类型及数量不断增加。除国家科学基金以外,到2000年全国已有20多个中央部委和20个省、市、区先后建立了50多个独立的科学基金机构和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亦设立了基金,个人捐助型基金(如霍英东基金、福特基金等)活动增加,初步形成了国家基金为主,地方基金为辅,个人捐助型基金和单位自设基金为重要补充的科学基金结构和基金管理体系.各个层次的基金,实行公平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调控我国的科学资源,科研项目的类型和管理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科研组织计划任务为主逐步转变为课题项目引导为主。
交流学习QQ:2279651018
电话: 18620982116
联系人:李编辑
医学论文写作学术文章下载网址(挚友编译):www.lunwen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