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墙体商业广告崛起的同时,政治标语并未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标语也在悄悄“变脸”——从前的政治标语冷酷、暴力、蛮横,体现了人性的麻木、对生命的漠视、对法律的淡漠,多为自上而下的传播;而“变脸”后的政治标语则充满了以人为本的人情味,以自下而上的传播为多。这一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演进,见证着中国农村前进的步伐。
“变脸”前的标语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1)审判式,比如“一人偷盗,全家是贼”、“不读初中去打工,愧对老师和祖宗”等;(2)诅咒式,比如“毁林一行,先死他娘”,“放火烧山,牢底坐穿”等;(3)宣教式,比如“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等。总而言之,大多数标语禁止性的多,倡导性的少;管理性的多,服务性的少;宣传公民义务的多,宣传公民权益的少;冷漠强硬的多,温馨亲切的少。
近些年来,人本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标语逐步变得温情脉脉。“谁穷谁丢人”等标语被“穷人更需要关怀”之类更人性、更温馨的标语取代;当初的“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演变为今天的“精心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家园”,从体现国家意志到体现群众愿望,反映了鲜明的时代主题,共同见证了30年中国农村政策和工作思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