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擅长人物、花鸟草虫的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用了24年时间创作了一幅名为《盛世滋生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反映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又名《姑苏繁华图》,进献乾隆皇帝,以赞乾隆盛世。这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后的又一宏伟长卷,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何两山间,入苏州郡城、经盘、胥、阊三门,穿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东,由乡入城,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画笔所至,连锦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
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万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完整地表现了原作中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画卷布局精妙严谨,气势恢宏,笔触细致,十分细腻地刻画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田园村舍、阊胥城墙、古渡行舟、沿河市镇、流水人家、民俗风情官衙商肆,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中叶苏州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百业兴旺、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打开徐扬《姑苏繁华图》长长的画卷,透过旧时墨色,走进两百多年前的繁华苏州,仿佛听见了古运河中阵阵橹声,山塘街上悠悠丝物竹,以及街市上的往来喧嚣……
徐扬,字云亭,苏州吴县人,家住阊门专诸巷,原是一名监生,擅长画山水和梅花。清朝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乾隆皇帝南巡到苏州,徐扬和同乡张宗苍献上了自己的画作,二人都被任命为“充画院供奉”,当年六月徐扬领旨来到京师,从民间草根一跃吃上了皇粮。 清宫如意馆有这样记载:“内开为六月初二日员外郎郎巨培奉旨:画画人张宗苍、徐扬每月钱粮公费照余省、丁观鹏一样堂给,于六月起。钦此”。后又“赏缎一匹”。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他被钦赐为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每次南巡必在苏州停驻,逗留时间大大超过了康熙,但仍不能消解其对这座城市的相思之情,于是命自己属意的画师徐扬摹写留念,以便能随时瞧一眼这世间的繁华美景。
徐扬世居苏州,曾经参与过《苏州府志》、《苏州府城图》、《苏州府九邑全图》、《姑苏城图》等地图的编绘,并多次陪同皇帝下江南,对圣意自然心领神会,凭借自己对家乡历史、文化与地理的谙熟,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于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画成反映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市井风情的《盛世滋生图》,进献给乾隆皇帝,并自书跋语说:“有感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是为“图写太平”,歌颂“帝治光昌”。
恢宏大气的画作内容 清代,古城苏州“山川之奇丽,田野之沃饶,衣冠文物之风流而华美者,莫不震耀当世”。“吴郡之于天下,如家之有府库”,且其文化亦领全国风尚之先,和谐的社会生活,完备的生民保障,令人沉醉的都会流韵,姑苏城皆已具备。 清兵入关,政权稳定之后,康熙皇帝为统治全国,要了解地方情况,曾六次巡游江南,乾隆也六游江南,古城苏州经过近二千年的生产和文化建设,人文荟萃,物产丰饶,风物佳丽,早有天堂之称,自然得到帝王的流连爱好。 《盛世滋生图》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后的又一宏伟长卷,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和两山间,入苏州郡城、经盘、胥、阊三门,穿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东,由乡入城,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画笔所至,连绵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 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万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完整地表现了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整个画卷布局精妙严谨,气势恢宏,笔触细致,十分细腻地刻画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田园村舍、阊胥城墙、古渡行舟、沿河市镇、流水人家、民俗风情,官衙商肆,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中叶苏州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百业兴旺、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被后世誉为研究清代苏州的百科全书。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把如此繁复庞杂的吴中风物,令人目眩的食色声香都绘于纸面,其难度可想而知。徐扬真真切切地把康乾二帝南巡路线上的无限美景挥洒于《盛世滋生图》。此画绘成之后就被乾隆皇帝藏于御书房中反复欣赏。今日所见《盛世滋生图》共钤有十七方印章,除“东北博物馆珍藏之印”,其余十六方全为皇帝御览之章。其中乾隆皇帝就占了十二方。钤于画幅之上的八方是乾隆皇帝的鉴赏用章,也是清宫收藏的凭证。画心内七方分别为:“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鉴赏”。 据阮元《石渠随笔》称:“凡列朝臣工书画皆用此七玺物”。另有“御书房鉴藏宝”一方与以上七玺合用,即所谓“钤用宝玺曰八玺全者”。图上八玺俱全,当是在绘成不久钤用的。另有一方骑缝章“洗尽尘氛爽气来”,为乾隆帝闲章之一,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在画卷隔水绫上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和“太上皇帝之宝”分别是乾隆帝七十岁、八十岁和八十五岁后启用的印章。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四个太上皇之一,又是古代帝王中年寿最高的,曾以“古今帝王第一”自诩:“朕缵绍鸿业,六十年间,景运庞洪,版图式廓,十全纪政,五代同堂,积庆骈蓄。实为史册所罕见”。由这三方印章可见其晚年骄狂之气,同时也说明乾隆帝对《盛世滋生图》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以至留在手中前后近半个世纪之久,直至晚年仍不时观赏。 乾隆以后的皇帝在画卷上钤御览章的有两人,嘉庆一方、末代皇帝溥仪一方。此画原藏清宫御书房,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中。清王朝覆灭后,逊位皇帝溥仪辗转将此画连同其他书画珍品携到长春。1945年日本投降后,长春伪皇宫文物流散民间。1948年,此画由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收得,其后,归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的美誉。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
《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制。徐扬,字云亭,苏州吴县人,家住苏州阊门内专诸巷,原为一名监生,擅长人物、山水、界画,花鸟草虫亦生动有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到苏州,徐扬与同乡张宗苍献上各自的画作,绘画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二人都被任命为画院供奉,后又被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扬完成了《盛世滋生图》献给皇帝。此画原藏清宫御书房,著录于《石渠宝芨续编》。清王朝覆灭后,逊位皇帝溥仪辗转将此画连同其他十、画珍品携到长春。1945年日本投降后,长春伪宫文物流散民间。1948年,此画由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收得,其后,归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银之源"名画复制(也称数源艺术)是承源轩艺术品公司作为个性化画面系统服务商系列产品的重要基础, 公司为此特筹集了庞大的名画数据库和签约画家作品数据库, 通过国际上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无论从纸张材料, 色彩, 层次感都真实的还原了原作的面貌, 由此得以让名画走进千家万户, 也让您的空间(宾馆, 商业, 家居, 企事业等)有了更多的选择, 欢迎新老客户前来定制各类作品!
苏州承源轩艺术品有限公司坐落在中国江苏苏州市平江区桃花坞大街67-1号,公司定位于个性化画面系统服务商,主要为各类客户提供个性化空间软装设计、艺术家纺、大型壁画、装饰画、名家书画。
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当热爱时尚的年轻人希望一双鞋面都能体现个人喜好的时候,鞋面作画的行业自然就产生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成了年轻一代的精神写照 .
随着个性化走进时代的前列,作为个性化画面系统服务商——承源轩也因此以提供各类空间个性化艺术画面完整解决方案为己任. 我们相信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秉承文化的交融,艺术的碰撞. 承源轩愿以“专注细节.追求完美”的精神. 通过各种个性化艺术画面的设计组合定制, 为您的空间带来更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