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塘虱鱼苗|本地塘虱鱼苗|本地塘虱鱼苗
规格:
偏距:
PCD:
中心孔径:
设计载荷:
本地塘角鱼苗,是经过严格挑选出的母本优良品种,作为繁殖培育的,具有耐污性强,抗病及适应性好,是目前最优良品种之一。
为了推动本地塘虱鱼养殖向规模化.
产业化发展,本社循着共同发展的理念;为广大本地塘虱鱼养殖户提供新的养殖技术:经本社多年生产实践不断创新养殖经验,现提供最优秀的新一代高密度塘虱鱼养殖技术及养殖管理模式,来为养殖塘虱鱼的新老客户服务。
一.池塘条件:
养殖本地塘角鱼的池塘面积一般在20平方至6670平方,水深1-1.5m,池塘周围要用砖石砌筑牢固或用网防逃,在池塘对角位置分别设置进排水口,进水口最好用水管延伸至离岸1m以外的塘中。
二.清塘消毒:
在苗种下塘前,干塘或留水10cm,然后用75kg/667m2生石灰兑水泼洒,一定要全塘泼洒均匀,连池塘四壁都要泼洒到。消毒后最好能晒塘几天,然后才回水50~70cm,回水7~10天后经测定pH≤9待用。
三.培育水质:
在苗种下塘前用陈家珍菌群制剂A型,2一3Kg/亩水面/次,培肥塘水,繁殖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浮游生物,则苗下塘后适口活饵充足,开口吃食快,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成活率高。通常施肥回水后7天,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达到高峰期,此时为投放苗种的最佳时间,以后只需每隔5天用陈家珍菌群制剂B型,2一3Kg/亩水面,追肥一次就可以连续给鱼类提供鲜活饵料,每天补充投喂两餐鱼苗开口料直至鱼长至手指般粗细,开始投喂2号塘虱饲料,根据鱼的生长情况来添加饲料量和型号。
四.鱼苗放养:
本地塘角的放养密度一般为8-12万尾/667m2,放养鱼苗要均匀;其次会导致摄食不均,出现大小差异,影响产量和效益。选择体质健壮,体形较长,无病无伤且大小均匀的鱼种,一次性投足,避免同一池塘养两批鱼,放养时注意温差不超过3℃,放养规格1.5~2.5cm/尾,放养的苗种规格越小,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成活率越高,投苗时间
3月底至10月中旬。 五.日常管理: (1)科学投饵投饵初期要首先驯化其摄食习惯,方法是在投料前先用石块或铁器敲
击塘堤发出声响,然后缓慢少量投喂饲料,反复多次直至鱼形成听到声响便来摄食的条件反射,
这样有利于提高摄食率和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和生产成本。日常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
时、定点、定质、定量。实践证明,忽视“四定”容易导致鱼撮食不足,患病率升高,特别是肠
炎病的发生绝大部分是因为投饵不当或饵科质量问题引起的。日投喂量(干重)占塘角鱼总重的2
%~3%,分1~2次投喂,在苗种阶段投饲率应达3%,以后随鱼生长远渐升降,由于塘角鱼较贪
食,不宜喂得太饱,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吃完,达到4-6成饱就可以了。 (2)防逃及敌害本地塘角鱼有逆水逃逸性,在下雨或池塘有新水注入时极易逆水外逃。生产实践
中曾发现进水口离水面1m多高都有逃鱼现象,因此,进水口最好用水管伸至塘中1m以外,池塘水位也不要过高,多雨季节尤其要注意,有条件的地方应在池塘四周设置拦网,网高50cm以上,一方面防止逃鱼,另一方面防止蛇、蛙、水老鼠等敌害入侵。
(4)施肥注水:饲养本地塘角鱼的池塘,由于经常投喂动物性饲料,塘中因鱼粪便排量过多导
致水质恶化。因此,注水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一般随鱼的生长逐渐将水深加至1.2~1.5m,
越冬鱼池水深必须达到1.5m以上才安全,否则当水温降至7℃以下塘角鱼会被冻死。夏秋季节每隔3~5天换水5~10cm,每隔10天施陈家珍菌群制剂B型,1-2kg/667m2,使水色保持绿豆青色或茶褐色。
六.鱼病防治:
因人工养殖由于密度较高,受伤鱼本身的排泄物影响以及鱼因抢食,撕咬受伤而诱发疾病。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每15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用量为5kg/667m2,
同时连续2天投喂磺胺嘧啶或环丙沙星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药物2~3g。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疾病。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不要迷信包治百病的“特效药”。
埃及塘虱鱼苗|埃及塘虱鱼苗|埃及塘虱鱼苗
我们引进的优质塘虱品种更具*高纯度、抗病力更强、成活率高等特点。欢迎订购!
我们深知渔花的质量是决定产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大力引进高纯度、抗病力更强的品种,已经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