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school badge)是学校徽章的简称,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分辨人员、留存纪念和通过图案、文字来介绍学校的性质和学科,同时在佩戴校徽的时候也给佩戴者在无形中增加了纪律的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1、简介
校徽,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徽章,上面标有学校名称,是一所学校的象征与标志。
校徽,是一名学生的标志,佩戴校徽不仅是学生形象的一部分,也是一名学生的行为规范。校徽,在老一代知识分子心中,包含着自豪、荣耀,还有对母校的归属之情。而自2000年以来,绝大多数校园中很少能看到佩戴校徽的学生,更有学生认为,戴校徽,透着炫耀的肤浅,再说别在衣服上,活动也受限制。
校徽一般分为,大学校徽(也称为高校校徽),高中校徽,小学校徽等。
2、形状
校徽形状:分为长条形,椭圆形,圆形,其中以圆形最多,长条形在上世纪80年年代比较流行。
3、意义
校徽意义重大,校徽含义往往蕴含了特殊的意义,特别像一些历史悠久的名校校徽,著名大学校徽和一些国外校徽大多由名人结合学校特点而设计。譬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一批闻名中外高校的校徽标志。
在老一代知识分子心目中,佩戴校徽有一种自豪和荣耀感,也是对母校的归属之情。而如今的一代学子,对佩戴校徽则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想佩戴,又觉得不好意思。另外校徽的质量不过关也有关系,胸针脱落造成徽章遗失。
4、推广办法
让“冷”下去的校徽再度“热”起来,20世纪末本世纪初,许多高校迎来建校百年或50周年大庆,各校都已意识到树立自己品牌形象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招进优秀生源,并向用人单位顺利输出毕业生。学校的名气如何,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大学开始热推自己的标识。1998年,北大迎来百年校庆,在鲁迅先生1917年所设计校徽(三个人的形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现在的新标识,制成直径约2公分的圆形胸针、纪念币,印在公文纸上,有的楼门前也有此标识,机动车进校门的通行证也印有这一图案。
清华大学推出两种标识校徽。第一种是中间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校训的圆形图案,它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本世纪初,将锯齿边改为麻花边,2005年在校务会上正式通过;另一种是“文革”后设计的,中心是一口大钟,钟上有篆体的“清华”二字。标识校徽也已制成圆形胸针,开会搞活动时别在西服上作为点缀。
借此契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2003年,教工委推动各学校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划。规划的制定,都由各校党委主持、审议。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推进,各大学开始热推自己的标志性校徽。
从那时起,不断有大学将自己的标识校徽在网上公布,申明办学理念,如齿轮象征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三角形表示德育、智育、体育;字母缩写变形为和平鸽、燕子、植株等。也有的大学向校友发出征集校徽设计图案的通知。打出自己的招牌,增强凝聚力,是这一热潮的中心涵义。
2004年,媒体的目光投向校徽,几个主要媒体分别开展起“是否恢复戴校徽”的讨论,并公布一些大学的校徽,让网友评选。
校徽没有离开校园的生活,只是改变了存在方式,只是还没有戴在师生胸前,它可能会变得更加精美、小巧玲珑,更像工艺品,佩戴方式会趋于安全化、灵活化。愿它再次起到约束人们举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