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技术
EDI 技术是将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相融合,通过阴、阳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性透过作用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作用。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实现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完成水的深度除盐,同时水电离解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再生,因此不需要酸碱化学再生而能连续制取超纯水。
EDI工作原理
1. RO产水进入EDI模块后被均匀地分配到淡水室中。
2. RO膜未脱除的微量离子被淡水室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在膜表面。
3. 直流电加在EDI模块的两端电极,驱动淡水室中的阴阳离子向相应电极迁移至浓水室,从而制取高纯水。
4. 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被大量电离成H+和OH,从而连续地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再生。
EDI进水条件
水源:反渗透RO产水
电导率:≤20μS/cm
最佳电导率:2-10μS/cm
最大电导率:≤50μS/cm
PH值:6-8
温度:5℃-38℃
进水压力:0.2-0.6MPa
EDI系统进水的水质要求:
水源:反渗透RO产水,
电导率:1-20μ S/cm。
最佳电导率:2-10μ S/cm,
最佳导电率:≤50μ S(NaCl)
PH值:5.5~9.5(pH7.0至8.0之间EDI有最佳电导率性能)。
温度:15~35℃,最佳温度在25℃。
进水压力:0.20~0.4MPa,D1端压力比C1端压力高0.05~0.1MPa,模块压力将取决于流量和温度。
出水压力:产水端(D2)压力比浓水端(C2)压力高0.05~0.1MPa。
硬度:小于1.0ppm(在90%回收率时),以CaCO3计。
有机物:TOC小于0.5ppm,建议检测不出。 氧化剂:活性氯(Cl2)小于0.05ppm,建议检测不出;臭氧(O3)小于0.02ppm,建议检测不出。
重金属离子:小于0.01ppm Fe、Mn、变价性金属离子。
硅:小于0.5ppm,反渗透RO产水典型范围是50~150ppb。
总CO2:小于5ppm,高于10ppm时,产水品质很大程度依赖于CO2水平和pH值。
颗粒:建议直接采用反渗透RO产水,或经1um滤芯过滤后的产水。
结构
1—自来水三通阀; 2—滤芯; 3、9、11、14—电磁阀;4—增压泵;5—碳粉滤芯;6—碳棒滤芯;7—压力表;8—反渗透系统;10—比例调节阀;12—EDI模块;13—电导池;
注:在“高纯水设备”终端出水口配有精密过滤器,以保证离子交换柱的树脂残片不会随出水口流出,同时有效的过滤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