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合金结构钢
英文名称:alloy structural steel
定义:在非合金结构钢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一种或数种合金元素使其性能明显提高,主要用于制造各种高性能工程构件或截面尺寸较大的机械零件的结构钢。
这类钢,由于具有合适的淬透性,经适宜的金属热处理后,显微组织为均匀的索氏体、贝氏体或极细的珠光体,因而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屈强比(一般在0.85左右),较高的韧性和疲劳强度,和较低的韧性-脆性转变温度,可用于制造截面尺寸较大的机器零件。
合金结构钢一般分为调质结构钢和表面硬化结构钢。
①调质结构钢 这类钢的含碳量一般约为0.25%~0.55%,对于既定截面尺寸的结构件,在调质处理(淬火加回火)时,如果沿截面淬透,则力学性能良好,如果淬不透,显微组织中出现有自由铁素体,则韧性下降。对具有回火脆性倾向的钢如锰钢、铬钢、镍铬钢等,回火后应快冷。这类钢的淬火临界直径,随晶粒度和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例如,40Cr和35SiMn钢约为30~40mm,而40CrNiMo和30CrNi2MoV钢则约为 60~100mm,常用于制造承受较大载荷的轴、连杆等结构件。
②表面硬化结构钢 用以制造表层坚硬耐磨而心部柔韧的零部件,如齿轮、轴等。为使零件心部韧性高,钢中含碳量应低,一般在0.12~0.25%,同时还有适量的合金元素,以保证适宜的淬透性。氮化钢还需加入易形成氮化物的合金元素(如Al、Cr、Mo等)。渗碳或碳氮共渗钢,经850~950℃渗碳或碳氮共渗后,淬火并在低温回火(约200℃)状态下使用。氮化钢经氮化处理(480~580℃),直接使用,不再经淬火与回火处理。
根据钢种和钢的质量要求,合金结构钢的冶炼,可采用氧气顶吹转炉、平炉、电弧炉;或再加电渣重熔、真空除气。铸锭可采用连铸或模铸。钢锭应缓慢冷却或热送锻造、轧制。钢锭加热时,应力求温度均匀并有足够的保温时间,以改善偏析缺陷和避免锻、轧时变形不均匀;锻、轧后的钢材,尺寸小的、特别是含碳0.2%左右的渗碳钢,在600℃以上时应快速冷却,以免加重带状组织;截面较大的锻件,应采取措施消除内应力和白点。调质钢应尽可能淬火成马氏体组织,然后回火成索氏体组织;渗碳钢在渗碳过程中,渗层浓度梯度不宜过大,以免在渗层晶界上出现连续网状碳化物;氮化钢必需先经热处理得到所需的性能,再经最后精加工才能进行氮化。氮化处理后除将脆薄的“白层”研磨除去外,不再加工。
12CrMoV主要特性
这是一种珠光体型耐热钢,在高温长期使用时具有高的组织稳定性和热强性,热处理时过热敏感性低,无回火脆性倾向;钢在冷变形时塑性高,可切削性尚好;焊接性一般,但壁厚零件需预热到200~300℃,焊后需要进行除应力处理。这种钢通常在高温正火及高温回火状态下使用,使用温度在-40~560℃。
此钢主要在汽轮机中用作蒸汽参数达540℃的主汽管道、转向导叶环、汽轮机隔板、隔板外环以及管壁温度 ≤570℃的各种过热器管、导管和相应的锻件。
12CrMoV化学成分:
碳 C :0.08-0.15
硅 Si:0.17-0.37
锰 Mn:0.40-0.70
硫 S :允许残余含量≤0.035
磷 P :允许残余含量≤0.035
铬 Cr:0.30~0.60
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030
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030
钒 V :0.15-0.30
钼 Mo:0.25-0.35
12CrMoV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σb (MPa):≥440(45)
屈服强度 σs (MPa):≥225(23)
伸长率 δ5 (%):≥22
断面收缩率 ψ (%):≥50
冲击功 Akv (J):≥78
冲击韧性值 αkv (J/cm2):≥98(10)
布氏硬度(HBS100/3000)(退火或高温回火状态):≤241 12CrMoV 12CrMoV 12CrM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