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不清楚,文化衫是何时进入昆明的。文化衫店店主Bunny说,自己很喜欢那一件件小小的T恤,简单的款式年复一年,却依旧在世界范围内承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不管它是流氓主义的标榜,还是政治时尚的作秀,或许这就是二十年来,社会生活的另一种写照:人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幸福,谁也不去干涉谁。
说起文化衫也就是T恤的由来,似乎得追溯到17世纪美国安纳波利斯码头的卸茶工人穿着的一种短袖衫。
而在中国,时间转瞬来到1990年。现在谁也无从考证究竟是谁把这句“别理我,烦着呢”的有点无奈、有点颓废、更有点自嘲的语句最先印到圆领T恤上,但几乎一夜之间,“挣钱累,没钱苦”等表达情绪的语句纷纷出现在了廉价汗衫上,“别理我,烦着呢”就是其中最流行的一句。
时间的钟摆又跨到2000年,那些印有名人画像的文化衫颇为流行,时尚青年要没一件印有切·格瓦拉或雷锋画像的文化衫似乎就成了一件丢份儿的事。
又是很多年过去了,2008年,当人们纷纷套上“ICHINA”标语的T恤庆祝北京奥运的时候,中国再次掀起一股“全民文化衫”的浪潮。
昆明,作为与北京、上海同样的当代艺术家群系部落,堪称西南地区的文化高地。就连今年初徐静蕾担任主编的电子杂志《开啦街拍》也只挑选北京、上海、南京和昆明四座城市作为拍摄地,由此可见,昆明这座城市的文化潮流指数实在不低。
在昆明街头,四处可见身穿潮流文化衫的人,其中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居多,售卖文化衫的店铺也有数十家,其中THE THING、衫国演义两个文化衫品牌备受欢迎。
@昆明
Bunny
潮T集中营
昆明才女造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Bunny——她擅长画插画,开了家卖文化衫品牌THE THING的小店。8月8日,和Bunny电话相约见面的时候,她人还在上海,当晚的飞机返昆。本以为Bunny是到上海进货去了,却没想到她已经离开了昆明大半年时间,在上海东华大学莱佛士学院上了5个月的服装设计短训班。刚刚回到店里的Bunny风趣地说:“这是我的店吗?怎么我都有点不认识了!”
心向自由 两度辞职
Bunny,1979年生,昆明人,大学就读于云南财贸学院98级财务管理专业。眼前这个波波头,身穿小马甲、铅笔裤、罗马黑色坡跟凉鞋,装扮时髦的小女人,就是Bunny。大学毕业后,Bunny到银行工作没几个月就辞职了。辞职的理由很简单,从小喜欢涂涂画画的她,不喜欢银行那种形式单一的工作,她征得家人同意,在2003年去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现东华大学莱佛士学院的前身)学习平面设计,一待就是两年。
Bunny说学设计很辛苦,一开始很不适应,学校90%都是外教,上课都要说英文,一不小心所学的科目就有可能不合格,所以只能强迫自己不停地开口与老师交流。2005年,学成归来的Bunny到了云南电视台做后期制作——画插画,做动画。可待了半年时间,Bunny再次出走,选择做一个独立设计师。这一次理由同样简单,她想自由地搞创作。
中意风格 引进潮牌
也就是那时,Bunny与文化衫品牌THE THING结缘。学过服装设计,懂得服装面料和立体剪裁,Bunny更是深知文化衫的内涵在于它承载的政治、民族、音乐、电影等潮流信息:“文化衫的款式虽然极其简洁,但它的主要价值是圆领针织衫上的图案,而非承载其图案的针织衫。”2006年,Bunny相中了上海长乐路的一家年轻人热衷的品牌THE THING。
“设计师的内涵与画功不错,在文化衫上融入了时事内容、哲学观,很有品质!”Bunny说,那种画风甚至与自己有几分相似。“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从暴力美学(摇滚)风格,到手绘的怀旧1981系列、城市涂鸦、OLYMPIC TEE、抗震救灾系列……”Bunny自己非常喜欢这种融合了日本浮世绘及中国喜庆元素作装饰效果的文化衫,她认为这样的品牌很国际化,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文化衫会一直是年轻人彰显生活主张的一种流行时尚。”去过不少城市,Bunny说昆明的年轻人有主张、会修饰,在着装的风格上朴实、舒适,接近自然,是西南地区的文化高地,有走在时尚前沿的群体。
渴望开发个人品牌
带回了THE THING,Bunny在一条小街上的小店顺利开张了,店面别具特色,从大面积没有粉饰的青灰墙面,到大幅简洁的抽象卡通插画,小巧精致的饰品,就连店里那个可爱的“暴力熊”也被Bunny描绘上了妖娆的图案,所有的一切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除了THE THING,Bunny店里还有很多特色品牌DETACH、Ed Hardy、Page Boy、Express,都是年轻人的最爱。
THE THING会做一些T恤设计比赛,让大家把自己设计的插画作品上传到网站,获奖作品可以制为成品投入销售。去年,Bunny也小试身手,她把自己一幅小兔子坐在莲花上的插画投到网站,没想到公司很快就用了,把它们印上了文化衫。结束这次服装设计短训班,Bunny准备开始着手从插画转型做服装设计,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开发出自己的产品。
毕金春/唐云霞
嬢嬢组合演绎“昆明情调”
衫国演义不是昆明的本土品牌,但绝对是个有创意的店名,走进店里自然也就知道这里正在演绎青春岁月里那些可以把玩一下的小情调。
提起多年以前的攀昆商场,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毕金春是商场二楼鞋品柜长,唐云霞则是一楼楼面经理,两人都是管理、销售的一把好手。这也奠定了她们日后创业的独到眼光和水到渠成。
2004年,昆明市面仅有少量印有市俗口号的T恤,情侣衫的概念就更少了,只要是两款做得像的衣服分出男、女号来就被称为“情侣衫”。唐、毕二人在上海找到了一个叫C-PIX的T恤品牌,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大方的设计着实让她们喜欢,而设计师团队秉承的个性、原创、生活化的设计理念让她们相信,如果将T恤带回昆明来一定会大受欢迎,于是,第一家店就这样开起来了。
事实上,C-PIX来到昆明后,立即在学生群中热了起来,百元以内的价格买回一件撞衫率几乎为零的T恤成了很多学生的心头大爱,每件T恤的图案都有一个特殊的意思,要么是时下流行的人物或事件,要么表达着某种意境,穿起来好玩又好看。C-PIX推出的情侣衫也非常合情侣们的意,绝对不把“爱”字写在衣服上,而是用一个个故事场景将情侣的默契表达出来,低调、讲究诗情画意,昆明情侣很买账。
衫国演义被引进昆明这么多年,唐、毕两位年届四十的老板没少花功夫,虽然店面一般只有20平米,但两人把5个小店当商场那样来管理,让昆明人亲切感十足。
虫 “老死都穿文化衫”
虫是云南艺术学院戏文专业大三的学生,年轻个性的他,是个好摄之徒,在上学期间还兼职做摄影工作。
虫说,从上大学开始,他就喜欢上文化衫,“作为时下个性的年轻人,就该拥有自己的穿衣风格和穿衣品味。”虫每次穿上心爱的文化衫出门,心情都会相当不错,高大、阳光的他,也时常能赢得朋友的称赞。虫一直相信,文化衫会跟随着时代变迁,变化主题风格,一直流行下去,永远不会过时。
掰着指头数了数,虫说自己家里至少有三十多件不同图案、颜色的文化衫。他已经记不清自己买过哪些经典图案的文化衫,只能按照衣服颜色的比例,大概推算出白色的约有十多件、黑色七八件、灰色三四件、红色三四件和一两件蓝色的,这些衣服占据了他的整个衣柜。喜欢摄影的虫空闲时,就会拿出心爱的它们试穿、搭配,心情不错的时候,还会拍照上传到自己的网络相册里。这不,虫又穿着一个“嘘”字文化衫,将食指放在唇边,配合着摄影记者镜头自顾自地摆了一个Pose,真是个性十足。
穿文化衫,会不会遇到撞衫的情况?虫想了半天然后酷酷地说:“一般不会,如果有,我就不穿那一件了。”时间一久,虫也穿坏过不少衣服,丢掉不少,但他对文化衫的喜爱是亘古不变的:“到老死也要这么穿!”
Rachel/庚庚
情侣复古忆童年
Rachel和庚庚是一对年轻情侣,女生漂亮、男生帅气,两人同行回头率极高。他们志趣相投,都很喜欢文化衫,当然也少不了情侣装。
接受采访时,Rachel和庚庚穿着情侣款“大熊猫做眼保健操”,个性十足的打扮再次吸引了路人的目光。个性直率的Rachel毫不掩饰自己对文化衫的喜爱,一坐定就聊开了。
Rachel最喜欢的是一件印有“复古一二三条杠”的文化衫,每次穿上那件衣服,她总能想起了好多年前看见高年级哥哥姐姐手臂上戴着“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荣誉标志时的那分羡慕。因此,每次穿上复古文化衫,她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感。不过买衣服,并非每次都那么顺利,一次,Rachel相中了一件胸前有“囍”字的文化衫,可惜一打听,居然只有男款,那种遗憾让人扼腕不已。
在Rachel看来,图案精美、颜色鲜艳的文化衫绝对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心态,她自己身边也有不少人喜爱文化衫,当然男朋友庚庚就是其中之一,于是,搜刮市面上有个性的情侣衫也成了他们的一大爱好。
Rachel在重庆上大学,那里没有特别正规的文化衫品牌,她就开始上网“淘宝”。“淘到是淘了不少,可是都穿不成。” 原来,Rachel从“淘宝”上买下的不少文化衫,穿头一次没问题,可洗一水,图案常常褪色,不得不收起来压箱底了。
@北京
英国人江森海
把北京文化
从中国卖到外国
卖文化衫卖到全国闻名不容易,一个老外来中国卖文化衫更不容易,这个叫江森海的老外在自己赚钱的同时把别人也顾上了那就更不容易了。都说地球是圆的,所以昆明与北京之间也几乎没什么距离,就当北京市南锣鼓巷的“创可贴8”店铺就在我们眼前吧。
15年北京生活印上T恤
创可贴8的老板是英国人,早在1993年就来到中国,当时他还未满20岁,可是已经游历了非洲、南美洲、印度等地,来到北京就不想走了,娶妻、生子、创业。他在北京国贸CBD里当过白领,风光无限,但他更喜欢沉浸在北京极为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于是,把自己眼中美好的北京呈现给世人就成了江森海最想做的事。
江森海的中文说得非常好,叫他老江颇为亲切。“我登上了长城”、“收药”、“3元地铁”、“宫爆鸡丁”等图案都是当年助他一炮打响的代表作。更登峰造极地举行了第一次胡同模特走秀,还组织了一次由居委会大妈参与的文化衫秧歌队。上《鲁豫有约》做节目时,江森海特地穿了那件“收药”T恤,上面就印着自己的电话号码,节目播出后,老江和他的文化衫更出名了。而最有意思的是,T恤上的手机号,在让千家万户认识自己的同时,也提供了他人能找到自己最便捷的办法。从这点上看,老江不仅创意无限,营销推广手法也非同一般。现在,除了北京,“创可贴8”在新加坡、美国、英国都有店了。
帮中国摇滚乐队赚钱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电话那头的江森海听上去心情极好。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老江说:“创意玩的就是别人没有的idea,也必须要很勇敢。”这里说的是,老江在生活中找灵感,逛逛美术馆享受艺术熏陶是有帮助的,站在胡同里穿着拖鞋喝酸奶也是有帮助的,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聊聊天也是有帮助的,总之,灵感的空间无限大。每件文化衫的诞生“好玩”是个大基础,过多的就不用考虑了。
以前老江每季才推新品,但他那种风格的文化衫很受欢迎,引来不少抄袭者,“这也算是种动力吧!”现在他每月推3-10个新品,要求自己永远跑在这个圈子的最前面。
2009年下半年对于老江来说是个特别的阶段,在9月份,他的新网站“创可贴摇滚映象”要正式上线了。因为他深深体会到了中国摇滚乐队生存不易,“网站上可以随意下载乐队的歌,所以都没人去买唱片了。”为了让摇滚乐队多些收入,老江跳出来与近十个乐队签了合同,把他们的头像印在文化衫上,联合乐队制作一些有摇滚范儿的T恤,让喜欢他们的歌迷来购买,其中50%的利润归乐队所有。
为了给这一大动作造势,老江邀约了他能找到的最好乐队演出,有暖场、有PK赛,还对学生实行赠票,和他当初投身文化衫那样,一切都不是小打小闹。
小贴士
我们所说的文化衫在国外叫T恤;我们所说的T恤在国外叫马球衫。国际泛指的T恤是指圆领(或鸡心领)的无门襟针织短袖或长袖服装,其实就是国内通称的文化衫或卫衣。而国内习惯上称之为T恤的翻领半门襟针织衫,在国际上的正式称谓是Polo Shirt,译为Polo衫、马球衫,与文化衫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