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PC)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不仅透明度高,冲击韧性极好,而且耐蠕变,无毒性,使用温度范围宽,尺寸稳定性好,电绝缘性优良,耐候性能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照明用具、电子电气设备、家用电器、包装等行业,PC既有刚性又有一定的柔韧性,以及良好的耐高温能力,但同时存在着树脂的熔体粘度高、对水分敏感等不足,给注射成型加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其加工工艺特性是无明显熔点,在正常加工温度即230一320℃范围内熔体粘度高,粘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小而对温度的敏感性大,近对水分敏感,高温下树脂易水解;制品易产生内应力等。由此可见,PC是一种较难加工的塑料。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较多。
现就几种较常见的制品缺陷来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制品变色,出现变黑、黄纹及黑点
相对而言,PC的耐热性较好,通常加工普通PC料时,可将其熔融温度设定在240一300℃,即使长时间停留,一般也不会分解。可为什么在生产一些电器制品时,经常会出现变色现象呢?这是因为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绝大多数厂家生产中低档电器制品时大都使用PC改性料或再生料,甚至有些厂家使用自已加人阻燃剂、填充剂等配混的料。由于这些料品流驳杂,而塑化要求较高,工艺方面控制就较困难,从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针对上述现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寻找解决方法:
(1) 工艺条件方面主要考虑熔融温度,一般要逐段降低机筒温度,特别是前两段的温度,而且针对不同的料使用不同的温度,如用聚乙烯(PE)改性PC生产大型电器制品,一般应将机筒温度控制在230℃左右;再如用ABS或PS改性PC生产开关、插座等小型电器件时,机筒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5090左右;而用PBT 改性PC生产灯饰制品时机筒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80℃左右[3]。当然,成型温度的最终选定还要综合考虑制品形状、尺寸、模具结构、制品性能要求等方面。其次是对原材料充分干燥,减少微量水分对热熔体催化裂解的可能。另外,若螺杆转速太快、背压太高、注射速率太快,以及喷嘴孔径、流道、浇口尺寸太小等都会使熔体产生高的剪切热,造成PC出现熔体破裂现象,而且易使模腔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制品局部灼伤而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