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临清贡砖发展的了解,可以感受到,文化产业化、商品化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理清文化脉络 清晰的文化脉络是文化产品的光荣 “身世”,临清贡砖就和我国2000多年的皇家文化环境,尤其是和陶瓷技艺精湛的明清背景相契合。 临清烧制贡砖始于明永乐初期,其烧制技艺是临清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淀的独特经验。当时临清砖窑属官办,称 “皇窑”,明代曾在临清设 “工部营缮分司”督烧。砖窑数百座分布在长约六、七十里的运河沿岸。临清砖窑烧制的九斤头、寿工砖等各类贡砖,用黄裱纸封好装漕船载运京师, “朝廷岁征城砖百万”。临清所烧制的贡砖不仅用于北京的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各城门楼、钟鼓楼、文庙、国子监、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营建中,而且从文物发掘结果看,在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德州减水坝,张秋镇荆门、阿城、七级等闸坝等处也发现临清砖。到民国以后,临清就停止了贡砖的烧制。
接受商业洗礼随着旅游业态的不断成长,营造拥有浓重文化氛围的旅游环境成为很多优秀旅游城市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同。
光大文化传承 今年6月16日,在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由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临清贡砖烧制技艺”荣登该榜。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临清的一大骄傲,作为窑户的后代我们不仅保护好,还要进一步发扬,把贡砖做大做强。“‘临清贡砖烧制技艺’是我市多年来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品牌,其知名度享誉全国,是山东省绝无仅有的重要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被各级专家和学者一致认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次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临清文化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