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三氧化铬[1]
中文别名:铬酸酐;铬酐;三氧化铬(VI)
英文名称:Chromium(VI) oxide
英文别名:Chromic acid, polymer-supported; Chromic anhydride; Chromium trioxide; Chromium Oxide; dihydroxy(dioxo)chromium; hydroxy-(hydroxy-dioxo-chromio)oxy-dioxo-chromium; chromyl oxygen(-2) anion
CAS:1333-82-0
EINECS:215-607-8
分子式:CrO3
分子量:99.9943
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暗红色或暗紫色斜方结晶,易潮解。
熔点(℃):196
相对密度(水=1):
2.70
沸点(℃):无资料(分解)
分子式:CrO3
分子量:100.01
溶解性:溶于水、硫酸、硝酸。[2]
化学性质熔融时稍有分解。在200-250℃分解放出氧气, 生成介于三氧化铬和三氧化二铬之间的中间化合物。遇臭氧生成过氧化物。为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接触摩擦能引起燃烧。遇酒精、苯即能发生燃烧或爆炸。[3]
3C2H5OH+2CrO3+3H2SO4==3CH3CHO+Cr2(SO4)3+6H2O
CAS NO.CAS登录号:1333-82-0
安全术语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
避免接触,使用前须获得特别指示说明。
S60This material and its container must be disposed of as hazardous waste.
该物质及其容器须作为危险性废料处置。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风险术语R26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吸入有极高毒性。
R35Causes severe burns.
引起严重灼伤。
R42/43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inhalation and skin contact.
吸入及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R45May cause cancer.
可能致癌。
R46May cause heritable genetic damage.
可能引起遗传性基因损害。
R50/53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62Risk of impaired fertility.
有损害生育能力的危险。
R9Explosive when mixed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与可燃物料混合有爆炸性。
作用与用途主要用于无机工业铬化合物生产。印染工业用作氧化剂,颜料工业用于生产锌铬黄、氧化铬绿等,有机工业用于生产低变催化剂、中变仪比剂、氧化催化剂和高压法甲醇催化剂等。另外,还可用于木材防腐,防水剂生产及高纯度金属铬电解等。[3]
用于电镀工业,做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仪表、手电筒、日用五金等电镀铬的原料。[4]
使用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助燃,高毒,为致癌物,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2]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2]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强氧化剂。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还原性物质如镁粉、铝粉、硫、磷等混合后, 经摩擦或撞击, 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砂土灭火。[2]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或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