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水利防汛指挥系统
防汛信息是防汛指挥、决策调度和管理的依据。要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作用,保证防汛安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和避免洪水灾害损失,必须有高效的管理、科学的决策,正确的指挥调度,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防汛信息的支持。由于水雨情,工情险情和灾情等信息的不断变化,决策指挥和调度管理者、以及分析人员必须随时了解新情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只有准确及时地取得各类防汛信息,并将它们有效地组织起来,按决策指挥和调度管理的要求,提供形象直观的信息服务,才能对防洪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才有可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和进行正确有效的指挥调度,否则就会因信息不全、情况不明而导致指挥和调度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防汛信息主要包括如下几类:气象水雨情信息、险情工情信息、料物信息、防汛队伍信息、工程特征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和流域地理信息等。
系统运行模式:(B/S与C/S方式相结合系统采用B/S+C/S混合结构。)
B/S方式用于查询和浏览, B/S方式的特点在于具有广泛的信息发布能力。
C/S 方式用于主要数据维护,同时也具有和B/S方式相同的查询功能,进行数据维护采用C/S方式的原因在于C/S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互补。
系统信息查询方式及优势
系统采用B/S方式进行数据查询,带来了下述优势:
(1) 交互性:用户可以方便地以交互的方式管理和操作数据。
(2) 多维性:可以看到表示对象或事件的数据的多个属性或变量,而数据可以按其每一维的值,将其分类、排序、组合和显示。
(3) 可视性:数据可以用地图、图象、曲线、二维图形、三维体和动画来显示,并可对其模式和相互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
系统总体结构:(工情险情会商系统建设采用清晰的三层结构)
上层是应用开发,专注于防汛会商的业务流程,基本展现界面采取GIS可视化界面;
底层负责数据收集和存储,侧重于建立完整、稳定的信息上报流程和建设科学的数据存储结构;数据库结构分为地理信息库、工情险情库、以及原有的实时水雨情库三部分;
中间层专注于数据库平台与地理信息平台技术本身,为上层应用开发提供工具化接口。
应用系统体系结构(系统的总体逻辑模块)
1.实时雨情查询
2.工情险情信息录入
3.工情险情信息查询
4.工情险情统计
5.工情险情监视:包括险情监视和险情查询。
6.工情险情上报批复
7、在线会商:
8、系统管理维护等
系统功能
整个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分为:会商系统功能和信息发布功能两大部分。
会商系统功能
会商系统功能:是在用于内部专网上根据权限的划分进行不同的查询。功能模块应用于两级管理。会商界面以1:100万流域图和1:5万下游河道图为背景,可以执行流域的区域划分及情况介绍、防汛料物信息查询、防洪工程信息查询、防汛指挥部署查询、实时工情险情监视和查询、雨情信息查询以及地图浏览等七类功能模块;在使用操作上主要考虑直观、方便、快捷,以鼠标点击菜单和地图要素来实现用户查询和标绘地图。
一、地图基本功能 (1) 图层控制 (2) 选取地图对象 (3) 放大地图 (4) 缩小地图 (5) 拖动地图 (6) 地图标尺 二、基本情况 (1) 流域基本情况查询 (2) 枢纽工程情况查询 (3) 分滞洪区情况查询 |
三、防汛料物查询
在本系统中,信息查询功能主要是实现地图要素的定位和其相关属性数据的显示,查询功能的特点是操作简单、直观、一致。有关各种地图要素查询定位功能的实现形式上是基本一致的,其操作执行的方式也基本相同,用户通过逐级选择菜单,打开查询条件选择窗口,系统对所选的地图要素(物资仓库)进行定位,指定所选的地图要素,用户点击相应位置的相应符号进行查询
四、防洪工程查询
防洪工程信息查询主要包括查询堤防工程、险工工程、控导工程、涵闸工程以及滩区社经情况等。
五、防汛部署指挥查询
这是一个预案调用功能,内容主要包括机动/专业抢险队、群众队伍、上堤防守情况等。为了配合防汛部署指挥工作,在系统中还开发了防指标绘功能。
六、实时险情监视
该功能包括对未批复和已批复的实时险情进行监视。
七、雨情信息查询
雨情信息查询依据黄委实时水雨情数据库,以流域图为背景,主要图层为流域水系、水系边界、雨量站点,包括全流域日雨量、区域日降雨量、区域时段雨量等查询。
(1) 全流域日雨量
(2) 区域日降雨量
(3) 区域时段雨量
信息发布功能
信息发布功能:是用于网上发布的,便于直接在互联网上查询的。用户从本地以浏览器方式直接登录Intranet WWW上的基于电子地图的工情险情信息发布系统,访问存放在服务器端的空间数据,可以很方便地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漫游以及根据条件查询定位所选择的各种地图对象等操作。具有防汛料物信息发布、防洪工程信息发布、防汛指挥部署信息发布、实时工情险情监视以及地图浏览等五类功能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