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注于机电设备行业20年,设备行业15年!
已通过CCC、ISO9001:2000认证
厂家直销,台湾菱森品牌,质量好,放心保证!
本公司承诺:产品售出后,1年内保修
设备月产量10台,机电月产量10000台
大量现货,可按客户要求加工定制!
机电采用45#圆钢、40CR圆钢及人本轴承,
材料成分均匀,厚实厚重,价格实惠
设备采用无缝管、冷拉钢、A3精料
电镀以后会发亮并且不易生锈
合金元素中线偏下控制,优质碳素结构钢。
机电以高级K434K纸箱包装
设备以优质木箱包装,并附有操作
说明书,保修卡,发票另外以顺丰邮寄送达
欢迎新老客户前来本店咨询、采购!
◎曳引机
产品品牌: 东菱
产品型号: DL(依实际产品需求规格)
产品用途: 驱动电梯的轿厢和对重装置上下运行的装置
应用范围:乘客电梯、载货电梯
信息标题: 供应东菱,DL,曳引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电梯曳引机
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它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导向轮一般装在机架或机架下的承重梁上。盘车手轮有的固定在电机轴上,也有平时挂在附近墙上,使用时再套在电机轴上。
一.按减速方式分类
1.有齿轮曳引机:拖动装置的动力,通过中间减速器传递到曳引轮上的曳引机,其中的减速箱通常采用蜗轮蜗杆传动(也有用斜齿轮传动),这种曳引机用的电动机有交流的,也有直流的,一般用于低速电梯上。曳引比通常为35:2。如果曳引机的电动机动力是通过减速箱传到曳引轮上的,称为有齿轮曳引机,一般用于2.5m/s以下的低中速电梯。
2.无齿轮曳引机:拖动装置的动力,不用中间的减速器而是直接传递到曳引轮上的曳引机。以前这种曳引机大多是直流电动机为动力,现在国内已经研发出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如许昌博玛曳引机。曳引比有2:1和1:1。载重320kg~2000kg,梯速0.3m/s~4.00m/s。若电动机的动力不通过减速箱而直接传动到曳引轮上则称为无齿轮曳引机,一般用于2.5m/s以上的高速电梯和超高速电梯。
3.柔性传动机构曳引机
二.按驱动电动机分类
1.直流曳引机 又可分为直流有齿曳引机和直流无齿曳引机.
2.交流曳引机 又可分为交流有齿曳引机、交流无齿曳引机和永磁曳引机.其中交流曳引机还可细分为:蜗杆副曳引机、圆柱齿轮副曳引机、行星齿轮副曳引机、其他齿轮副曳引机。
三.按用途分类
⒈双速客货电梯曳引机
⒉VVVF客梯曳引机
⒊杂货曳引机
⒋无机房曳引机
⒌车辆电梯曳引机
四.按速度高低分类
⒈低速度曳引机 (ν<1米/秒)
⒉中速曳引机(快速曳引机)(ν=1米/秒~2米.秒)
⒊高速曳引机(ν=2米/秒~5米/秒)
⒋超高速曳引机(ν>5米/秒)
五.按结构形式分类
⒈卧式曳引机
⒉立式曳引机
◎安装步骤
⒈当承重梁在机房楼板下面时,一般需要做一个比曳引机底盘大30mm左右、厚度为250~300mm的钢筋混凝土底座,底座上预埋好固定曳引机的螺栓。在混凝土底座下面,承重梁的上面应放臵减振橡胶垫,曳引机应固定在混凝土底座上。
混凝土底座与曳引机由压板和挡板固定在一起。
2.当承重梁在机房楼板上面时,可将曳引机底盘的钢底座与承重梁螺栓连接为一体,如需减振,则应制作减振装臵。具体方法是制作两块与曳引机底座大小相同、厚20mm左右的钢板,在它们中间放臵减振橡胶垫。上面的钢板与曳引机用螺栓连接,下面的钢板与承重梁焊接在一起。为防止位移,上钢板和曳引机底盘还需设臵压板和挡板。
3.承重梁安臵在机房内高出机房楼板600mm的钢筋混凝土台上时,应在台上放臵挡板和减振橡胶垫,并装好上、下连接钢板。在钢板上固定曳引机,并用压板与挡板定位。
4.曳引轮安装位臵的校正。在曳引机上方固定一根水平铅丝,从这根水平铁丝上悬挂两根垂线对准楼面木板上的轿厢架中心点和对重中心点,再根据曳引绳中心计算出曳引轮节圆直径,然后在水平铅丝上相应位臵悬挂另一根铅垂线。最后再通过这些标准线对曳引机进行校正。
安装的技术要求
1.曳引轮位臵偏差:前、后(向着对重)方向不应超过±2mm,左右方向不应超过±1mm。
2.曳引轮铅垂度误差不大于2.0mm。
3.曳引轮与导向轮或复绕轮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1mm[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