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乌龙茶七泡有余香,诚邀茶友品鉴:
泡:茶叶青翠微张,茶汤明亮,茶香四溢,滋味清苦
第二泡:茶叶鲜绿略开,茶汤金黄,茶香鲜爽,滋味甘甜
第三泡:茶叶翠绿半开,茶汤橙黄,茶香浓馥,滋味醇厚
第四泡:茶叶澄绿舒展,茶汤清锐,茶香高远,滋味清甜
第五泡:茶叶细嫩泛亮,茶汤略黄,茶香氤氲,滋味爽口
第六泡:茶叶绿中微黄,茶汤甘澈,茶香温和,滋味清淡
第七泡:茶叶完全展开,茶汤清黄,仍有余香,回味无穷
按其生長環境來分:
平地茶 :茶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欠光潤。加工後的茶葉條索較細瘦,骨身輕,香氣低,滋味淡。
高山茶 :由於環境適合茶樹喜溫、喜濕、耐陰的習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說法。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環境的獨特特點,從氣溫、降雨量、濕度、土壤到山上生長的樹木,這些環境對茶樹以及茶芽的生長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葉肥碩,?色綠,茸毛多。加工後之茶葉,條索緊結,肥碩。白毫顯露,香氣濃郁且耐沖泡。
茶類名 製作特色及代表作品
綠茶 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零) 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龍井茶、碧螺春
白茶 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約10-20%) 白牡丹、白毫銀針、安吉白茶
黃茶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約20-30%) 君山銀針
青茶 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約30-60%) 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
紅茶 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約80-90%) 祁門紅茶、荔枝紅茶
黑茶 後發酵的茶(發酵度約100%) 六堡茶、普洱茶
綠茶無發酵,以新鮮清爽為上,其香氣多為豆香,湯色綠葉綠湯。
白茶為日曬茶,少造手,因葉滿佈白毫而得名,以鮮爽為上,香氣清新,但 也有存舊作藥用,湯色微黃。
黃茶經悶黃造手,茶葉微黃,香氣多板栗香,黃葉黃湯。
青茶半發酵茶,葉片成綠葉紅鑲邊,綠葉是未發酵部份,而紅鑲邊則已發酵,香氣為花香或果香,湯為黃色但要看其發酵程度,偏紅或偏青。
紅茶是全發酵茶,經握紅發酵而成,香氣多為玫瑰花香,紅葉紅湯顏色鮮艷, 我國大部份茶區也有出產,安徽祈門工夫紅茶為上品。
黑茶多為邊銷茶,把茶葉握堆變化而造成,上品者有梅子香氣,而好事者說 其有雲香、陳香,湯色烏潤。
成品茶部分,包括精製加工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緊壓茶
生茶未經烘焙其鮮度比較高通常顏色較為墨綠,經沖泡葉子還是拿出來還是呈現很深的綠色,茶水為淡綠~金黃(視發酵程度不同)
熟茶經過機器(台語稱冰箱)烘焙,其水份含量較顏色通常程暗合色,可想而知一片樹葉越乾當然顏色越枯黃,沖泡後葉子為合色,或焦黑色(通常烘焙過度而碳化),茶水呈金黃~暗紅。
一般現代人較愛喝生茶,所以為了方便保持鮮度而不烘焙,就有了低溫乾燥的機器,原理就跟乾燥的玫瑰花乾一樣,用低溫烘焙出來的顏色就是那麼漂亮。
金萱是茶種的名稱,
有人把它歸類在高山茶,
是經過四十三年的選育後,
才在民國七十年命名德的新品種,
金萱、翠玉茶名由來,
是台茶之父吳振鐸先生為感念家中的兩位辛勞的女性,
以奶奶「金萱」和媽媽「翠玉」的名字命名。